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降低包钢烧结矿SiO2含量、改善低硅烧结矿的质量为目标,在确保烧结矿强度能够满足高炉冶炼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烧结矿SiO2含量,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实现特殊矿高炉强化冶炼的技术进步。首先,对白云鄂博铁精矿低硅烧结基础特性进行研究,探索烧结矿SiO2含量、MgO含量、碱度、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低硅烧结粘结相强度、铁酸钙生成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适宜的低硅烧结矿组成条件,为合理配矿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SiO2含量、MgO含量及碱度对烧结基础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低硅烧结矿组成和烧结温度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w(SiO2)=4.0%的条件下,包钢烧结矿也能具有较高的强度,各因素对烧结试样抗压强度的影响顺序是:烧结温度>碱度>MgO含量>SiO2含量。包钢特殊矿在1320℃烧结时,烧结试样呈现极不均匀结构,铁酸钙由表及里逐渐减少,整体呈薄壁大气孔结构,烧结矿强度较差。当烧结温度在1200℃时,主晶相赤铁矿增多,脉石含量增多,孔隙率增大,但孔隙分布均匀,矿相结构变均匀。其次,对白云鄂博铁精矿低硅烧结工艺进行烧结杯实验研究,探索混合料MgO含量、碱度、水分含量、配碳量等参数对烧结矿强度、组成与结构的影响规律,为烧结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揭示烧结工艺参数与烧结矿强度、组成及结构的关系,确定适宜的烧结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碱度为2.5、配碳量为3.9%、水分含量为7.8%、w(MgO)=1.6%时,可使w(SiO2)=4.0%的低硅烧结矿达到较高强度,并能满足高炉冶炼要求。包钢烧结原料条件下进行的低硅烧结实验研究,不仅为包钢低硅烧结配料提供了新方案、探求了SiO2的合理含量及低硅烧结最佳工艺,而且对全面优化选矿、烧结、冶炼工艺,实现包钢炼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