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同时地铁环控系统高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地铁车站与其他地下公共建筑环控系统的重要区别在于存在活塞效应的影响。近年来,关闭站台隧道轨顶和轨底排热风机的可行性已得到验证并在重庆地铁中试行,排热风机不再对活塞风及屏蔽门漏风产生影响,这样之前的车站通风性能研究结果就可能与现阶段实际不符。同时,涉及活塞效应影响下的车站出入口进出风量定量研究及其利用方式的研究偏少。因此本文根据实测和SES网络模型,结合实际新风需求,探索活塞效应影响下的车站通风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利用渗入新风的节能策略。本文对三座典型屏蔽门地铁车站进行不同季节、不同机械通风模式的实地测试。通过对不送不排(即机械风机全部关闭)模式下的出入口渗入新风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不送不排模式的出入口渗入新风量在车站运营初期或平峰时段可以满足人员新风需求,但不能满足远期或高峰客流需求。同时,指出影响出入口渗入新风量的主要因素有列车运行状态和机械风机运行模式。针对列车运行状态,建立C站的SES通风网络模型,计算分析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发车频率、到站间隔与出入口渗入新风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发车频率对渗入新风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两侧列车到站间隔。活塞渗风量随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增加而线性缓慢增大,与列车发车频率呈三次多项式的关系,随列车到站间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针对机械风机运行模式,分别对空调季和通风季不同风机运行模式下,出入口渗入新风量、站内温湿度和CO2浓度进行持续监测。从新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定量对比不同通风模式下车站公共区新风量差异与站内环境(温湿度、CO2浓度)控制效果。通过进行通风方案对比,提出通风季优先采用不送不排模式或者单排模式、空调季优先采用内循环模式的节能运行方案。最后对机械风机节能方案进行策略分析。对C站风机运行方案细化,得到不送不排、开启一端排风机、开启两端排风机三种模式,满足排除站内余热需求对应的临界室外温度,给出具体调控策略。提出在室外日最高温度低于21℃时关闭机械风机,空调季关闭小新风机的节能措施,并计算了全年通风空调系统节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