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吸附扩散性能的实验研究及分子模拟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页岩气开发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解释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机理,丰富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理论,本文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藏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研究区页岩样本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及等温吸附曲线,并优选出研究区页岩的吸附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页岩的有机质骨架、无机矿物骨架以及两者的混合组分骨架模型;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米尺度下甲烷在页岩孔隙中的微观赋存及运移过程,分析了温度、孔径大小以及气体组分对页岩气吸附扩散的影响规律。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平均有机质含量大于2%,脆性矿物含量高于80%,有利于天然裂缝的发展和诱导裂缝的发育,符合进行经济性开采的基本要求。孔隙类型主要为狭缝型和圆柱型开放性孔隙;孔隙以微孔和中孔为主,孔径集中分布在1~4nm之间。(2)等温吸附实验表明,页岩的绝对吸附量随压力增加先快速上升而后上升速度变缓,最后趋于饱和。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不同气体的吸附量排序为:二氧化碳>甲烷>氮气。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吸附符合Ⅰ型等温吸附曲线特点。吸附模型拟合效果的综合排序是:Langmuir-Freundlich 模型、Toth 模型、Langmuir 模型、Freundlich 模型。(3)通过分子模拟发现,甲烷的吸附量随压力的增大先快速增大而后趋于平缓;不同骨架中绝对吸附量大小为混合骨架>有机质>无机矿物。孔径越大,甲烷吸附量越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烷的吸附能力降低;甲烷在页岩孔隙中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甲烷在纳米孔隙中吸附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计算得到的甲烷分子的吸附热小于42 kJ/mol,且随孔径增大而降低;受到孔隙壁面势能作用的影响,甲烷分子在靠近壁面处聚集形成吸附层,在远离壁面区域,受壁面势能作用较小的甲烷分子则分散于孔中。(4)甲烷在页岩孔隙表面的扩散系数随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甲烷的扩散系数与压力呈对数关系。(5)在页岩孔隙中注入二氧化碳后,混合气体中甲烷的吸附量远低于同等条件下纯组分甲烷的吸附量,说明二氧化碳置换效果良好;另一方面,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吸附量和纯组分二氧化碳吸附量相比仅是略有下降,说明开采后期持续注入二氧化碳不会对已储存在孔隙中的二氧化碳产生较大的影响,即二氧化碳依旧能良好的赋存于储层孔隙中。因此,注入二氧化碳既能有效地驱替页岩气,又可实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LEF-1在骨肉瘤细胞株F4和F5M2中的表达;探讨siRNA干扰前后对骨肉瘤细胞中LEF-1的表达及对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及qRT-PCR检测具有不同转移能
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ISAR)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对非合作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海军装备发展需
本文以我国文化主体——儒教文化的性道德观的发展为基础,探讨我国古代传统性道德的贞操观、爱情观及生育观的历史演变,剖析传统性道德观对现代青少年性道德认识、性道德情感
本文在调查了北京市桥面铺装层中出现的各种病害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病害出现的各种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对桥面铺装屐的技术要求。
稀土无机发光材料由本身不发光的基质和充当发光中心的稀土离子组成,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稀土功能材料,被大量使用于生活照明、生物检测、光学成像等方面,在人类生活和资源利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一种简易又快速的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铋酸盐荧光纳米材料,并对其结构性能及荧光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室温下简易又快速的化学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铥掺杂四氟铋钠
对水平井进行水力压裂,一口井可以形成多条横向裂缝,增产效果比直井更明显,因此近年来水平井压裂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以ABAQUS软件为平台,采用流固耦合单元模拟岩石的应力渗
LC无线无源压力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是最有潜力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该类传感器多采用陶瓷材料制备,其压力敏感膜较厚、电容间隙宽,这给实现高
文中结合辽宁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例,针对主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及水工结构破损严重问题,分析了溢洪道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固改建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新溢洪道方案三维紊流流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设计溢洪道运行状态良好,满足水库在不同泄流量情况下的运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