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S、VPA对LPS海马C-fos蛋白表达影响及意义的研究

来源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ES、VPA对LPS海马C-fos蛋白表达影响及意义的研究目的:通过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Lithium-Pilocarpine Seizures, LPS)慢性大鼠点燃模型,观察造模后Spague-Dawley(SD)大鼠点燃的成功率、存活率,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细胞在LPS各研究时间点大鼠海马CA1、CA2、CA3、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及齿状回前区(poDG)的表达,以及经全蝎醇提物(ethanol extractive of scorpion, EES)不同剂量级、丙戊酸(valproic acid, VPA)干预后对C-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探索C-fos蛋白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EES可能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1)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95只,除正常对照组6只外,其余289只均造模。(2)对造模成功的模型鼠随机分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VPA干预组、EES不同剂量级干预组(EES低剂量干预组、EES中剂量干预组、EES高剂量干预组);(3)在不同时间点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上述各组大鼠脑内海马各区C-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1)经反复多次小剂量注射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后总点燃率为93.77%(271/289),达到SE发作为85.47%(247/289),造模时死亡率为4.85%(14/289);(2)在药物干预实验过程中实际使用LPS慢性模型鼠239只,30d慢性观察期内经不同的干预处理后有23只模型鼠死亡,死亡率为9.62%(23/239),造模经各种药物干预后存活率为90.3%(216/239);(3)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区C-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别在2d、7d表达显著增加,30d恢复并接近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4) EES中、高剂量(EESM、EESH干预组)和VPA干预后对C-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均有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前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S低剂量组(EESL干预组)表达有明显下调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采用反复多次小剂量给予Pilo和在模型鼠出现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ticus, SE)后及时给予地西泮终止发作,可提高点燃成功率,同时降低模型鼠死亡率,为在LPS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经济可靠的研究载体;(2) LPS模型在急、慢性期均存在显著的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可见到海马各区C-fos的表达呈双相性改变,这种变化可能与模型鼠癫痫的自限性反复发作机制和C-fos蛋白的正反馈抑制有关;(3) EES中高剂量可显著下调LPS模型鼠海马神经元C-fos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推测可能是其重要的抗癫痫作用机制之一。(4) VPA干预后也可显著下调C-fos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这可能是其主要的抗癫痫作用机制之一;(5) EES、VPA均能在LPS中显著下调C-fos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二者具有的相同的抗癫痫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正>“现在干部、群众反映:会议、文件太多,是否可以想办法少开、少发一些?”“好啊,我们马上开会研究一下,把决定发个文件下去。”
期刊
目的: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最外层结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本实验以大鼠尾静脉注射LPS法,建立大鼠内毒素模型,观察LPS大鼠肝脏TLR2/4mRNA表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5月~2008年10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心肌钙调控蛋白[肌浆网钙泵(SERCA2a)、钙释放通道(RyR2)、受磷蛋白(PLB)、钠钙交换蛋白(NCX1)]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