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宽带硅基集成波导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1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红外波段一般是指波长范围在2~20μm左右的光谱,该波段囊括了许多气体分子的“指纹谱区”以及两个大气透射窗口,在气象监测、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激光测距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硅基光子学能实现集成、大带宽和低损耗的光器件,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随着近红外波段硅基光电子器件的研究逐渐成熟,科研人员开始拓展其在中红外波段的应用,其优势如下:首先,硅材料在较宽的中红外波段(2~8μm)存在低损耗传输窗口。其次,硅在波长大于2.2μm后的双光子吸收效应基本可以忽略,减少了对功率限制的影响。同时,近年来发展迅速的2μm波段掺铥光纤放大器技术,使得这个波段有望成为拓展通信容量的下一个光通信的窗口,而2μm波段的中红外硅基器件还亟待开发。因此,在硅基平台上实现低损高效的中红外器件,提升硅基器件的工作带宽,实现同时覆盖通信和中红外波段的大带宽光电子器件是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也将催生一系列新型应用。本文围绕硅基平台,对片上中红外宽带光电子器件展开了研究:介绍了硅基光波导的工作原理、数值计算方法和设计思路;设计并制备了绝缘体上硅平台同时工作在1.55μm和2μm波段的多模干涉器,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的波长滤波器和2μm宽带功分器。设计了锗硅平台上3.8μm宽带功分器,以及宽带大扫描角度的光学相控阵。论文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介绍了硅基光波导的工作原理,中红外波段在该平台上的模场分布和传输特性,以及仿真设计光波导器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流程。以直波导和定向耦合器为例,举例说明了数值仿真计算在光波导分析中的应用。(2)研究了基于绝缘体上硅平台的两个基本器件:创新性地提出了可以同时工作在1.55μm和2μm波段的多模干涉器,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并其进行实验测试以评估器件性能。创新性地提出了2μm处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原理的1×8波长滤波器,采用优化后的级联结构以得到平坦的滤波曲线,并介绍了初步实验结果。(3)研究了基于绝热模式演化的两种中红外大带宽功分器:基于绝缘体上硅平台的2μm功分器和基于锗硅平台的3.8μm功分器,分别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并讨论了其工作性能,其中对2μm宽带功分器进行了制备并搭建实验平台完成测试。(4)研究了用于通信波段和中红外波段的片上光学相控阵:基于对绝缘体上硅平台多个宽带单元器件的研究,设计了在通信和2μm波段同时工作的硅基光相控阵结构,仿真实现了一维大角度扫描,并对光相控阵基本参数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器件的工作性能。
其他文献
永磁同步电机因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响应、易控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轨道交通、电梯、医疗器械、石油工业等诸多领域。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效率的提升能有效降低能耗,对节能减排和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解决具有非要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提高其运行效率展开以下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的损耗来源,采用将铁损等效为电阻上的发热的方法,建立了计及铁损的永磁同
整体舱段是航空航天装备中较为关键的零件,舱壁径向封闭,内壁上型腔特征复杂,待加工面数量众多,目前编程方式和加工方式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整体舱段零件特征自动识别和舱段零件机器人加工轨迹规划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功能模块。针对整体舱段零件目前编程方式需要人机交互手动选取加工面的不足,本文研究了舱段零件型腔相交特征的分解和加工区域的识别。基于图特征方法,实现了一种复杂型腔特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多样,对其关键零部件进行准确及时的故障诊断变得愈发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工业生产环境下,采集到的真实数据通常存在数据量大、噪声多和故障样本少等特点,这无疑加大了故障诊断的难度。然而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在面临复杂数据时,受限于特征提取能力不足且无法处理不平衡小样本,从而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改进设计了两个自编码器模型,加强了特征传输共享能
当前,越来越多的领域如航空航天、发电工业等对耐热合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耐热合金的性能挖掘已经接近其理论极限,因此为了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新型耐热合金的开发已然迫在眉睫。高熵合金作为一种新型合金设计理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快速发展。不同于传统合金的以基体元素为主、其它少量元素为辅的设计方法,此种合金以不少于多种金属元素为主元,按照(近)等原子比搭配。目前,高熵合金的种类迅速增多,展现
桥屋具备作为“桥”其跨越地形和作为”屋“其为场地提供遮蔽场所的双重属性。在可作为建设用地的平缓地带地日益减少的趋势下,人们已开始更多的选择在复杂地形中运用当代建造技术以底层架空的方式进行建造,而桥屋的建筑形式在解除了地形限制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地表的破坏,有利于高效解决场地的交通问题,其建筑空间和形象的创造也让建筑师们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当我们将桥屋作为一种建筑类型来探讨时,桥屋具有很高的建筑学本体
新型人工结构和材料的开发是当今光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研究中,此类结构主要通过操控折射率的空间分布来实现光子调控,其中典型的结构便是光子晶格。将空间光子晶格概念推广到时间、频率、相位和角动量等合成维度(synthetic dimensions)中,构成合成光子晶格(synthetic lattices),可以把能带理论应用于调控光子中,以更加灵活、可控的方式在多个维度中控制光
目的:1.多种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已被用于识别卵巢癌干细胞(OCSCs)。本研究旨在探索多种方法获得的卵巢癌干细胞的共同特征。2.CD90已被认为是多种癌症的干细胞标记物,但CD90作为OCSCs标记物涉及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CD90作为干细胞标志物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我们收集了来自5个GEO的OCSCs基因表达谱,利用R语言获得了OCSCs与亲本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
学位
近年来,不断革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持续增长的数据中心流量推动光纤通信系统向大容量、超高速、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的目标迈进。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干光接收机虽在长距离传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并不适用于对成本和能耗敏感的中短距离传输链路。为了拓宽相干探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开展对于低成本简化相干光接收机的研究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得益于集成光电子学、微纳制造工艺以及硅基异质集成技术的蓬勃发展,硅基集成相干光接
伴随着我国制造业从自动化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转变,3C电子产品自动制造产线对各种零部件和最终产品的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人工检测手段和借助电子显微镜肉眼检测的半自动化检测手段存在着效率低、误差大的缺点,无法满足自动化产线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机器视觉和缺陷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针对某类型号的复杂特征的微波谐振腔的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完成了对微波谐振腔的缺陷自动检测。主
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表面缺陷检测作为其质量保障的重要方法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3D打印过程中,对零件表面打印层进行缺陷检测,能及时发现打印中存在的形貌质量问题,并且能够避免后续产生严重的冶金缺陷质量问题。本文利用三维视觉获取的打印零件表面点云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3D打印零件表面的缺陷检测。针对3D打印场景及零件表面特性,设计了零件表面点云数据获取及处理方法。针对原始采集的零件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