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电影自十九世纪末诞生至今有着近百年的历史。1828年,世界第一部有声片《纽约之光》问世了,随后1931年,印度拍摄的《阿拉姆·阿拉》作为印度第一部“载歌载舞”的有声片轰动一时。自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开始经济改革,开放战略与经济外交给印度电影产业带来了冲击同时也注入新的活力,为新世纪印度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世纪以来,印度电影转变其重点,不再满足单一的形式电影,而是将重心放置于电影本体的改变。当它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时,已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早期印度喜剧以“耍猴”与摔跤手为题材开创了喜剧电影创作先河;20、30年代创作者在规定模板下加入夸张的肢体动作营造出了一定的喜剧效果;50年代的“新电影”运动之于印度电影和喜剧电影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突破,它将传统电影语言与通俗歌舞的表象方式相结合,并且效仿了卓别林式的喜剧风格,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浪漫爱情与现实的悲喜交加、恩怨纠葛的情节元素;80、90年代演员职业自由化、影片内容公式化以及制片人金钱化等现象逐渐出现,喜剧电影开始暴露出了层出不穷的问题。进入21世纪,“新概念”的电影概念被提出,这一概念并非是对“新电影”运动的简单传承,而是一种呼应,印度喜剧电影的创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而喜剧电影也成为新世纪印度电影最大的艺术特色。印度喜剧电影结合传统印度戏剧的“八味”、“八情”与现代喜剧元素将本土喜剧电影逐渐转变成其电影的主要力量。在社会与民众的支持下,印度本土喜剧电影已然“改头换面”,并逐渐形成特有的创作趋势。视角平民化,还原真实的人物,将多题材融合的叙事策略,通过适当的歌舞与客观的立场讲述故事,最终达到影片的精神诉求,这就是现如今印度喜剧电影所呈现出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