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织传说的文本整理与电子典藏——对牛织传说图形的民俗文化内涵分析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教育部大学数字博物馆项目、北京师范人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数字信息资源与管理条件支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合作项目“数字故事博物馆”的文本库子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牛郎织女(以下简称“牛织”)传说,在个人承担该项目的文本库和图形库部分工作的基础上,遵循共享原则使用项目已贮存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十套集成资料、地方史忐文献、出版物和音视频资料,重点使用北京、福建、云南三地为个案的故事文本和其他民俗资料,并适当扩大搜集研究所需的牛织历史文献和图形资料。从田野调查来看,本文侧重以2006年7月至8月间的广州乞巧文化节“七娘会”个案为例,搜集相关牛织传说文本和图形材料。 本论文采用民俗学的方法,使用部分计算机技术,首先对以图形资料为主的牛织传说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力求在运用图形库设计和电子典藏成果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一定角度的重新阐释。其次,本文尝试结合文献法与田野法,对论文的资料系统进行补充。在探讨牛织相关民间文艺作品、图形艺术、七夕节俗,及民众性别观的传承历史与现状时,我也适当借鉴人类学、社会性别学的研究方法。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即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论、参考文献与附录。第一章,依据故事类型学理论和数字化技术,进行牛织文本的搜集整理。尝试以牛织传说母题、七夕节俗、牛织图形要素的记载作为逻辑区分,梳理牛织传说文本的传承状况。第二章以故事类型学理论为指导,设计牛织图形数据库。在第一章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牛织图形的数字化整理,对牛织图形资料进行论文所需的多角度传承梳理,分析其本身表达的内容、意义及其功能三个密切结合的层面。第三章通过记录广州乞巧文化节摆七娘的全过程,民间的组织者及其对七夕传统与变迁的历史记忆,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角度切入对牛织传说图形的民俗文化内涵的分析,以期探索图形符号在表达民俗文化遗产,构建民众观念和社会空间中的作用,尝试丰富对牛织传说的研究。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牛织图形在与牛织相关传说文本在传承中互相交织和影响。实现对牛织传说相关材料的电子典藏和管理,综合文本库的学术分类、地名库提供的空间意义以及节日库提供的进入民众地方化生活的接口,将共同形成时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研究资料系统。从2006年广州珠村乞巧文化节调查资料来看,在多种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综合介入下,源自牛织传说的信仰权威性,在传统社会村落的运作中,表现出民间文学对社会认同的再创造。在七夕节俗仪式中具有神圣意义的牛织图形符号,超越了其本身的民间艺术价值,具有了在表达与折射民众观念、性别教育和构建社会空间,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具备丰富民俗文化内涵的牛织图形,表达了人神世界、两性之间、传统农业社会与现实工业社会的二元一体。
其他文献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德育工作,其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德育建设的具体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双喜村村民、尘肺Ⅲ期的徐作斌,在深圳做风钻工多年。2012年夏天,照片拍摄时,由于他的肺部穿孔的伤口一直未愈合,医院说治不了,就让他在家养着,坐在床上的他呼吸困难得说不了一句完
期刊
学位
间隙函数(或者价值函数)是将Stampacchia变分不等式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的一类工具.在本文中,针对拟变分不等式改善了这个技巧,这就是,拟变分不等式的约束集依赖于当前点.继Fu
以辽宁稻区3种穗型粳稻及杂交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齐穗期粳稻光截获能力、群体内部光分布特征和光转化效率以及产量构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光能截获密切相关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24届中国控制会议于2005年7月15日至18日在花城广州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并得到正IEEE控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物质保障。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采矿权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采矿权市场的建设和
间接正犯是一种与共同犯罪理论密切相关的特殊犯罪形态,通常是指利用他人实现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形。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中的概念,目前,在中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尚未使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微课是一种有效的新兴教学方式.制作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微课,补充完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