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应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前后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患者临床症状、抗凝治疗后,应用患者肺动脉阻塞指数及相关指标变化,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和传统抗凝药物治疗后肺动脉阻塞指数、临床症状及出血风险的差异,从而指导临床抗凝治疗。方法:收集近3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64例,根据接受治疗方案分为华法林组32例,利伐沙班组32例。分析两组患者经抗凝治疗后肺动脉阻塞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及出血风险等。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肺动脉阻塞指数与病情危重程度右心室横径、肌钙蛋白呈正相关,与氧分压、二氧化碳反应呈负相关。(2)研究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65.62%),其次是胸痛。(3)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肺动脉阻塞指数、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间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华法林组发生轻微出血6例,利伐沙班组发生2例,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2)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动脉阻塞指数、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疗效相当;(3)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出血风险更低,且服用方便、无需常规监测、剂量固定等优势更适宜APTE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4)肺动脉阻塞指数与临床病情危重程度关系密切,有助于严重程度评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