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分工体系下,我国已逐渐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作为国民经济“心脏”的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承担着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历史使命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因缺乏核心技术而发展滞后;从某种程度上讲,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升级的拖累。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曾被称为“共和国的总装备部”,集中了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其成套装备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重型装备产品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在新一轮的工业化过程中却发生了增长位置上的塌陷,虽然在国家实施振兴计划以来东北装备制造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企业间分工合作与配套效率差,生产过程主要集中于价值链低端环节,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无法形成产业网络体系上的整体竞争优势等问题,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尚处于“仿制式”、“模拟式”的生产模式之中。因此重塑东北装备制造业优势,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以重大装备为特色的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现实性。本文从我国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与绩效,产品空间结构度量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对我国东北装备制造业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分析,运用产品空间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数理模型及小世界网络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产品空间结构与产业升级之间内在关联的研究,分析我国东北装备制造业产品空间结构分布特征、显示性比较优势现状,揭示产业升级困境的成因;通过对产品空间上产品的临近性与产品空间密度的测度,揭示我国产业升级中未来产品空间结构重构的方向、路径,即再工业化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