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波长金属材料及低维纳米结构光学性能调控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roc59516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波长金属材料呈现出许多迷人的物理现象,在技术应用领域极具潜力,是当前凝聚态物理和近场光学研究的热点。在光与亚波长金属结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许多现象中,表面等激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表面等离激元传播行为、规律及其操控手段的认识和探索,理论上将进一步加深和丰富人们对光与亚波长金属材料相互作用的认识,同时也将促进新一代微纳光子器件、全光回路的研究进展。本论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针对亚波长金属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传播规律、行为的人工调控问题以及相关光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有效质量近似下对含结构缺陷半导体超晶格光学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计算,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通过改变相邻两波导的缝隙高度和在窄缝波导插入高折射率介质材料的方法,在理论上提出宽带隙等离子波导的设计原理。改变这种等离子波导的其中一层的宽度,在原来的光子禁带中出现了局域共振电磁模,并且这种电磁模局域在缺陷附近随着禁带宽度的加大而耦合减弱。提出在每个周期包含三个MIM波导的多禁带等离子波导结构对SPPs禁带的个数进一步进行调整,数值模拟计算证实这种三元金属波导结构可以形成多个光子禁带,在透射谱上的光子禁带之间的宽度可以通过改变其中相邻两层波导的宽度进行调节,为相关纳米光子器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了复合原胞周期性金属纳米方孔阵列的SPPs相位共振,发现复合金属纳米孔阵列的对称性破缺引起表面等离激元相位匹配条件被破坏,这使得在SPR共振透射带内特定的波长处透射率突然急剧降低形成SPPs相位共振。对于大小完全相同的复合周期方孔阵列,SPPs传播过程中的的相位差别主要依赖于孔阵列的对称性,当孔阵列的对称性发生改变时,透射谱的简并性随之发生变化。提出交替地填充两种不同的介质的方法实现对复合金属纳米孔阵列透射谱的调制。计算表明:当矩形孔的有效折射率差别较大时,孔的几何排列方式以及孔间距离并不能明显地改变矩形孔透射谱中由于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形成的透射峰;当矩形孔的有效率折射率差别较小时,复合矩形孔阵列的排列方式对透射谱有一定的影响。只有在局域共振峰与表面等离子共振峰重合时,孔间距离的改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透射谱的简并性。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孔内填充介质材料以及孔的排列方式通过改变矩形孔电磁模的耦合关系,有效调控LSP激发、耦合效率从而实现对透射谱的调节。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光与复合周期金属结构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知识。探讨了结构缺陷和组分层厚度对含结构缺陷的半导体超晶格光跃迁几率的影响,分别计算了局域电子态-局域电子态之间和局域电子态-非局域扩展电子态之间电子在光照射下的跃迁几率。发现缺陷层厚度和与缺陷最近邻的组分层厚度对显著地改变这些电子态的跃迁几率,并且当改变这些层的厚度时局域电子态之间的跃迁几率对超晶格的微带微隙指数有明显的依赖作用,而局域态到非局域的扩展电子态之间的电子跃迁几率并不受微隙指数的影响。
其他文献
啤酒的苦味主要来源于啤酒花中的苦味质,关于苦味质的检测,国家标准中没有详细规定操作过程,本实验主要探讨了温度、除气强度、泡沫、加消泡剂的量、不同纯度等级异辛烷、异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视角广、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以及易于调制颜色实现全色显示等优点,而且有机材料具有重量轻、柔性强、易于加工等特点,可用于
中韩两国拥有汉字、儒释道等作为共同的文化基因,形成了汉文化圈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关系。而到了近代以后,尽管传统的朝贡关系发生裂变,但中国和韩国同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两国
本文以藏文《六世班禅传》为基础,解读章嘉国师与六世班禅大师之间的关系以及章嘉国师对六世班禅与乾隆帝之间联系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六世班禅东行起因打下了基础。
本论文合成了支化聚乳酸(BPLLA)和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并作为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容剂,用于改善淀粉/聚乳酸共混物的界面粘结力以及耐水性和力学性能。以L-乳酸和多元
继《疯狂的石头》后,导演宁浩新作《疯狂的赛车》来势更猛,不仅打造了小成本电影票房破亿的奇迹,也让男主角黄渤从荧屏里的"小人物"变成了大明星。
本文侧重从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策略与思维方式;是在"对区域本身"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能力;不仅具有"认知"的价值,同时也蕴含价值判断的成分等方面对
<正> 分析和研究赞蒙在吐蕃王朝中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了解整个吐蕃王朝的历史,尤其是王朝内部各派政治集团之间的争权斗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在奴隶制的吐蕃王朝时期
本文通过现代纤维艺术在时间上的演变、作品表现形态的发展、纤维材料的运用,分析了纤维艺术由于纤维材料的特性,纤维材料运用经历了不同时期和不同艺术形式,充分说明了材料
论文首先综述了电致化学发光、离子液体、金属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现状。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和机理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