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区步行商业空间生态位评价及改造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中山路商业中心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ga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与体验型消费观念的推广,城市消费模式开始逐渐转变,并对传统商业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旧城区商业空间改造成为存量规划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的旧城区商业空间改造研究大多停留在店铺业种业态与街道景观设施等层面,未能树立系统发展观,对商业建筑自身发展动力与其所处城市环境间的矛盾认识不足,对商业空间活力的提升效果有限。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意义在于通过探寻生态元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地位与作用,帮助生态元及所属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发展。城市商业空间涉及物质、能源、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理论对其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生态位及城市生态位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对城市商业空间的概念内涵、组成要素、种类特征进行了梳理及归纳。针对现阶段生态位研究与城市商业空间改造缺乏有效衔接的问题,本文以商业设施为生态元,以商业空间环境资源为生态因子,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提出城市商业空间生态位评价的理论框架,尝试构建城市商业空间生态位评价模型,用以分析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潜力,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改造提升策略。同时,以构建的城市商业空间生态位评价模型为基础,以天津市内六区市级商业中心为例,进行城市商业空间生态位评价分析。根据评价结果,选取中山路商业中心为改造对象,梳理其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位评价结果从商业设施、商业空间环境、商业中心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改造提升策略,得到进一步的结论与启示,对基于生态位评价的旧城区商业空间改造方法的研究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北方地区煤改电政策的大力推广,空气源热泵以其安装方便、管理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空气源热泵供暖在我国北方地区大规模发展时间尚短,受资金、工期、实际状况等原因所限,绝大多数用户只是简单的进行了热源替代,对于热源替代后供暖末端选择、系统调控策略以及热舒适等方面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撑和研究。目前针对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和运行策略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住宅,对于公共建筑的系统
中国在向世界强国目标的迈进中,国内的高铁事业发展快速发展,以“和谐号”和“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高速列车向我国更多更深的地区驶入,交通蓝图己在“四横四纵”的基础上形成“八横八纵”的铁路网。铁路事业的发展,为高铁站站房的建设更新带来更多契机,同时也需要设计者们对过往高铁站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做出改善策略,保证我国高铁站房更加满足铁路事业发展和城市社会生活的需求。高铁站不同于航空和水上运输的站房,与城市功能
数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思维思考方式,在不断的发展中受哲学观、宇宙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渗透到园林建筑领域,并且对皇家园林景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园林景观审美,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利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和传统数术文化的结合,赋予现代园林景观新的设计思路。根据数术文化理论的分类,按照原理—应用—表现三个层次进行论述,探究五种数术文化理论在紫禁城景观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建筑供能技术,近年来在建筑供热供冷方面的市场占有量逐步增长,其中房间空调器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房间空调器在室内舒适性方面存在吹风感、噪声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热泵空调器用辐射型室内换热器。本文旨在定量研究辐射型室内换热器的供热供冷热舒适性,指导该换热器的板型
随着全球温度的日益升高,极端气候风险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更大挑战。城市区域在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生态风险程度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最为重要的核心,高的开发强度和人口的高度聚集,让中心区的热环境更加恶化,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如何改善城市热环境,实现街区环境品质提升已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目前存在缺乏综合考虑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形态优化研究,研究成果与城市规划管理结合不紧密,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年来城市暴雨、热浪、空气污染等极端气候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城市韧性概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抵御和防范外界扰动的重要理论。尤其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之一,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韧
随着2018年12月1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下称2018版《标准》)的实施,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布局从“半径覆盖”的传统方法,转向强调“步行可达”的社区生活圈建设。同时,大数据时代下多样化的城市开放数据获取途径和空间分析技术,为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布局优化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支持。面对配套设施布局的规划标准的转变,以及城市中心区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布局优化所面临的社区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