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控Th17相关炎症因子角度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拮抗大鼠ACLF机制的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一般情况、体重、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改变及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从免疫炎症角度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拮抗大鼠ACLF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SPF级SD大鼠40只,雄性,220g±10g,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ormal)10只、模型组(Model)15只、中药组(JDHY)15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与中药组按4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4:6配比,以2.0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持续10周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再以400mg·kg-1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 D-Ga LN)和10μg·kg-1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大鼠ACLF模型,于D-Gal N、LPS急性攻击前5天开始灌胃,中药组给予解毒化瘀颗粒中药液,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进行对照,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变化、死亡情况、大小便情况,三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48h处死,腹主动脉采血、剖取肝脏,HE染色后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ic transamin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 L)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17、IL-17A、IL-23含量。结果:(1)一般情况:在适应性喂养1周期间,三组大鼠精神状况良好,毛色光亮,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注射CCl4橄榄油期间,模型组、中药组大鼠活动较前减少,毛色光泽度下降,饮食逐渐减少,10周末大鼠腹部膨隆,腹水明显,大便稀烂、部分不成形,小便颜色变深;腹腔注射D-Gal N和LPS后,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喜蜷卧,毛色暗黄无光泽,不喜进食,大便稀烂,小便深黄,经干预后,中药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活动增加,进食较多,大便部分可成形,小便淡黄,一般情况较模型组改善。(2)各组大鼠存活率比较:正常组大鼠全部存活,模型组、中药组大鼠各15只,在肝硬化基础上急性攻击48小时后,最终模型组剩余8只,存活率为53.3%,与文献相近[1],中药组剩余9只,存活率为60%。(3)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实验前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大鼠体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模型组、中药组大鼠体重增长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比较:HE染色下正常组大鼠肝细胞排列整齐,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未见明显水肿及坏死,无炎症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可见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肝细胞团,明显的假小叶形成,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可见肝细胞水肿、坏死及再生;模型组大鼠可见肝细胞大片状坏死,细胞核变大,呈现双核、多核的异型性,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模糊不清,肝窦扩张充血,残留肝细胞水肿明显;中药组大鼠肝细胞坏死面积较模型组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细胞肿胀、坏死减轻。(5)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ALT、AST、TBi L的比较:与正常组相比,实验后模型组、中药组ALT、AST、TBi L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ALT、AST、TBi L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大鼠血清IL-17、IL-17A、IL-23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实验后模型组、中药组IL-17、IL-17A、IL-23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IL-17、IL-17A、IL-23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解毒化瘀颗粒可改善ACLF大鼠的精神状况、毛色光泽度及大小便情况,增加ACLF大鼠的进食;(2)在ACLF大鼠中,大鼠血清IL-17、IL-17A、IL-23炎症细胞表达水平较高,肝脏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肝脏处于免疫炎症激活状态;(3)解毒化瘀颗粒能通过减少Th17相关炎症因子IL-17、IL-17A、IL-23的表达,减轻肝脏炎症损伤,改善ACLF大鼠的ALT、AST、TBi L,提高ACLF大鼠的存活率,这可能是解毒化瘀颗粒拮抗大鼠ACLF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广告是商家宣传品牌产品的重要途径。虽然市面上的广告样式及内容多种多样,但其中的核心要素为代言人、广告诉求。如何利用这些核心因素提高广告效果一直是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提出,个体从“温情”和“能力”两个维度感知他人形象,因此也可从上述两个维度感知广告中的代言人形象,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低温情高能力”、“高温情低能力”两种代言人形象刻板印象。也有学者提出品牌代理人框架,认为消费者将
学位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 Aujeszky’s disease)是一种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引起多种哺乳动物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是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PRV可感染神经系统,感染后出现发热、脑脊髓炎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给世界各国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的病料采自免疫了 PRV经典毒gE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的
学位
<正>武器装备实战化考核必须在贴近真实战场的联合试验环境中进行。为解决联合试验环境构建需要跨军兵种跨靶场试验系统综合集成、试验资源互操作与重用组合的问题,提出联合试验环境对象模型建模方法。以小型化、继承性和少量化原则为遵循,提出建模方法步骤为分析装备实体协议信息,对实体和实体间特征进行一致性处理和分类,构建标准化对象模型,最后优化处理;给出TDL和UML语言描述对象模型示例。
期刊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家族(mTERF)是一类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中的高度保守的DNA结合蛋白,是具有相似的亮氨酸拉链结构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mTERF对线粒体基因的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线粒体基因复制、转录及翻译的调控,在生物进化、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目前已经有一些植物mTERF基因家族的研究,如玉米,葡萄,辣椒等,但对番茄mTERF基因家族研究尚未报道。在本实验中,
学位
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个体一生供职于一个单位的传统就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职业转换是很多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职业转换的过程中,成人需要进行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调适,这就对其质变学习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白领是城市中的精英阶层,其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较为优越,但是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属于被雇佣的群体,流动性较大。其中,女性白领作为白领阶层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她们在面对职业转换时,普
学位
视觉后像是日常生活常见的一种视觉现象,不仅日常被利用于进行各种发明和设计,而且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其中颜色与轮廓是影响后像的两个重要因素,轮廓对后像的增强作用又涉及到了一种颜色填充的效应。对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模型对其进行解释与预测,如FECADE模型、混合计算模型等,他们提出后像的颜色填充与特征触发、轮廓的阻挡有关,而轮廓本身也会增强对后像的感知。然而目前的模型和对后像影响因
学位
麻杏石甘汤记载于《伤寒杂病论》,由麻黄、苦杏仁、石膏和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文章从麻杏石甘汤的有效成分、现代工艺、药理作用以及量效关系4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使中药复方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期刊
目的:1.观察趋化因子配体20(Chemokine ligand 20,CCL20)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中的表达规律及在Th17细胞分化的免疫调控网络中的作用。2.阐明解毒化瘀Ⅱ方对ACLF中CCL20的影响及在Th17细胞分化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 N)和脂多糖(LP
学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城镇化建设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轨道交通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使得全面反映资产价值的竣工财务决算显得尤为重要。但国内轨道交通竣工财务决算水平仍长期落后于轨道交通的发展。本文通过总结广州地铁集团的竣工财务决算方法,创新性地提出竣工财务决算的"四驱"模式,具体分析"四驱"模式在竣工财务决算实践中的运用,总结该方法所带来的成果效益,以期提高财务竣工决算效率与质量,并为同行
期刊
风险决策是指有两种及以上选项,且结果损益不能提前确定的决策。人们在决策前很难获得有关风险选项的所有信息,所以只能搜索周围信息了解外部情况,从而依据经验(比如,先前结果的反馈)做出判断(Frey,Mata,&Hertwig,2015),因为依据经验/结果反馈做出决定比盲目决策更加有效。实际上,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颇多,比如,框架效应(Kirchler,Lindner,&Weitzel,2018)、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