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心理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全文分五部分,包括绪论和正文四章。“绪论”回顾了以前学者对女性的研究现状,提出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并对相关女性心理的概念作了界定。正文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章主要以《诗经》、《左传》为依据,对西周至春秋宗法制初形成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心理特征加以考察。《诗经》中有很多体现男女婚恋自由的诗歌,也有的诗歌体现了那时已经有了媒妁婚制,并且男尊女卑思想已经在诗歌里有所体现。所以在《诗经》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心理也是较为复杂的。本章重点考察了《诗经》中女性婚恋心理的复杂状况,并指出了这些复杂状况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左传》中的女性,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分析其形象,本文则重点分析了《左传》中女性的深层心理意识和观念,即女性在婚姻爱情上的自主心理、在男权社会压迫之下的抗争心理以及贵族女性强烈的权力意识和宗国观念。女性这些心理特点同样与其所生活的春秋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第二章主要以《战国策》和屈原、宋玉等文人作品为依据,对战国时期的女性心理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本章侧重深入考察了《战国策》中女性人物的多元化心理,如苏秦妻嫂的势利心理、郑袖的嫉妒心理、聂瑩为弟扬名的心理等,并结合战国时期士人崇尚计谋,争名逐利的人生价值观对这些心理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战国时期,南方的楚文化显现出与中原文化不同的特色,与之相关联,屈原和宋玉笔下的神女心理也表现出不同于中原女性的特色,她们是神性与人性的合一。她们多具有人间女性的心理特征,多悲剧色彩。这是与南方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第三章主要以《史记》《汉书》为依据,对秦及西汉时期儒家纲常产生之初时代的女性心理进行考察。本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史记》中女性的叛逆心理和后宫女性的争宠、固宠心理。重点考察了卓文君、吕后、陈皇后和李夫人等女性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女性心理的考察,我们看到,这些女性虽然生活在男权社会中,但是她们敢于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抗争。即使她们失败了,也是值得我们同情和深思的。第四章则主要以汉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为考察依据,对东汉时期妇教确立、妇德加强时期的女性心理进行考察。东汉时期是妇教确立和妇德加强的重要时期,女性心理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浸染,贞节观、道德观已经逐渐内化到女子的心中,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心理上自觉的产生了对爱情专一的贞节观念。这从汉代采桑女较《诗经》时代采桑女的心理变异可以看出。同时,封建礼教制度给女性心理带来的苦闷和压抑也是很显然的。本章分析了《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怨愤、压抑和抗争心理以及《古诗十九首》中思妇挣扎在理与情之间时的苦闷难言的寂寞情怀。结语从整体的角度对先秦两汉时期女性心理的发展变化作了概括性的总结。虽然每一个时期的女性心理都是丰富多彩的,复杂多样的,但却又是与她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可以说,每一个时代都具有每一个时代独具特色的女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