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氧化铜矿碳酸铵浸出—负压蒸氨的工艺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4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致力于解决我国铜矿资源日益紧张的难题,研究刚果(金)铜矿资源开发的湿法冶金工艺。刚果(金)大量含铜约10%的氧化铜矿,由于难以达到火法炼铜和选矿富集的要求,而被长期视为废矿。对此,本文提出了碳酸铵浸出-负压蒸氨的新工艺,创造性地单独采用碳酸铵作浸出剂,不同于需要配加氨水的传统氨浸法,原料成本低、运输方便,而且负压蒸氨运行能耗相对于常压蒸氨有较大幅度降低,蒸氨渣经煅烧得到高质量的氧化铜产品,氨可实现循环利用,整个过程简单,经济环保,特别适合在基础工业落后的非洲国家运用。 氨浸工序基于刚果(金)氧化铜矿的特点,首次利用碳酸铵在溶液中受热分解产生NH3的性质,实现铜氨配合作用。主要考察了矿石粒度、碳酸铵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及洗涤方式等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矿石平均粒度0.150 mm、碳酸铵浓度1.55mol·L-1、液固比4:1、温度60℃、时间2 h、搅拌速度350 r·min-1、滤渣采用废氨液洗涤。此时铜浸出率达到92.4%,氨回收率达到95.5%。 负压蒸氨及氨回收工序同时进行,微负压不但有利于铜氨配合物分解,而且可引导蒸氨产生的NH3、CO2溶于水中重新生成碳酸铵,实现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构成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一。蒸氨工序主要考察了温度、体系气压及反应液浓度对蒸氨效果的影响,铜沉淀率达到100%,氨挥发率达到99.5%,蒸氨渣经煅烧即得到氧化铜产品。氨回收工序主要考察了回收用水体积、回收级数、回收瓶结构、回收气压及气体冷凝程度对氨回收效果的影响,氨回收率达到98.0%,氨回收液返回用于浸出工序。 在实验室实验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6次工业循环试验,验证了整个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和综合效果,得出铜的综合回收率≥92%,氨的综合回收率≥95%,氧化铜产品纯度≥98.5%。文章还对本工艺在刚果(金)建厂运行进行了产业化设计和分析,得出氧化铜单位生产成本28880元,年纯利润高达34989.94万元,投资回收期仅需0.92年,具有非常可观的开发前景。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