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贸易研究(1950-2016)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两国间的外交关系、经济、文化以及贸易往来有着悠久历史。两个齿唇相依的邻国全面发展双边关系,既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又满足两国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水平的要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950年中国和越南正式建交,两国六十多年的贸易史将两国紧紧地联在一起。今天,双边贸易合作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及越南的“两廊一圈”规划的背景下进一步地深入发展。两国贸易迅速蓬勃发展的同时,严重贸易顺差、商品结构单一、双边投资不足等问题逐渐显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甚至威胁着两国的长久经贸往来。所以针对中越贸易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梳理中国和越南66年贸易史的发展脉络,研究各阶段双边贸易特点和问题。使用统计数据通过巴拉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相似度指数ESI、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和产业内贸易指数GL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从比较优势、结构比配和产业内贸易的角度,研究中越货物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态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在制成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越南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主要是初级商品,中越货物贸易出口市场分布和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相似度,但两国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雷同度不高。另一方面,在某类进出口商品,中越双边贸易显现互补性。另外,中越产业内贸易水平已凸显,主要集中于第0类、第7类和第8类商品,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其他类进出口商品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最终笔者得出结论,中越货物贸易的竞争性已与贸易互补性持平,严重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为基础,本文从政府政策和企业落实角度提出启示建议,如加强友好宣传、促进科技合作、提高投资层次、企业增强质量意识等,促使中越贸易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以专利文献提供的数据为基础,探讨影响专利维持时间的因素,为专利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指标和研究视角。[方法/过程]以2004年国内申请人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
农业立国的传统社会,受制于生产力的低下,抗御自然灾害的整体能力相对薄弱。民国时期,安徽地区深受水、旱、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易为忽视的蝗灾,严重阻碍安徽地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