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推进,新时代的中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话教学作为一种以在教学中产生对话意义为目标,强调师生互动和沟通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师生深层次的交流。目前由于学校教育环境的限制,教师自身的不足以及学生群体的复杂性等因素,对话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论文立足对话教学的内涵,以《文化生活》模块为例,对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价值进行分析,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话教学的概念辨析以及理论基础。在梳理对话历史的基础上,阐明对话教学的内涵、特征和基本类型,同时,论述了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交往理论、心理学领域的建构主义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主体教育理论等。第二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与对话教学。在阐述了对话教学的内涵、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出发,分析了模块课程目标的三维性、模块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生模块学习方法的灵活性等四个方面与对话教学的关联。总结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对话教学意义的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和选择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凸显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第三部分是对话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初探。通过对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呈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对话教学取得的成效,包括教师对话观念的初步树立,学生对话意识的觉醒,以及课堂对话氛围的初步建立。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对话教学存在的不足,包括对话式的课堂常规尚未建立,在对话中没有充分实现意义的生成,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需得到确实的提高。第四部分是对话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基于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典型的案例,提出对话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五种实施策略。包括提供民主平等的对话情境;营造资源丰富的教室;启发对话性的互动;鼓励小组合作探究;透过差异性生成对话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