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配产方法缺乏产量和成本的有机结合,采油厂在配产计划实施后期要对其作出大幅度调整,甚至年终无法完成产量指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提高采油厂配产计划的严肃性和经济效益,本文提出按照“收集单井数据→产量和成本预测→形成预算方案→筛选单井形成初步方案→形成修正方案→形成执行方案”的路线,实现产量成本优化配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油田企业产量的特点和操作成本的构成,阐述了单井产量和成本的预测方法,利用GM(1,1)模型预测单井产量和相对变动成本。第二部分提出产量和成本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首先,在整理、分析油田历史成本数据的基础上,对单井的操作成本重新界定,划分为相对变动成本和相对固定成本两大类。全厂单井(除捞油井)按单位变动成本由低到高排序,把中、低成本井、高成本可转捞油井、高成本新井和长期捞油井作为投产单井,投产单井产量总和为优化产量。接着,按分摊原则将相对固定成本分摊到各投产单井(除捞油井),形成初步方案。其次,油田决策者分析初步方案的统计结果,根据历史实际成本数据对成本修正,得到修正方案。最后,按投入与产出关系,本文将油井划分为高效井、有效井和负效井三大类。油田决策者分析修正方案的效益分类结果,采取增加淘汰井、筛除负效井、提高增产潜力大的作业区的产量三种措施,确定松弛产量,形成执行方案。配产过程贯彻整体性,弹性和交互性三大优化原则。整体性使优化过程打破采油作业区之间的界限,立足于全厂,达到全局最优。弹性使产量计划保持可塑性或适应能力,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大的作业区的生产能力。交互性使决策者能根据统计数据和效益分类图,结合自身的丰富的现场经验,不断对配产方案修正。整个配产过程既充分利用了已知的客观信息,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决策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执行方案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合理性。第三部分介绍“油田企业产量成本优化配置支持软件”的主要开发技术和功能。该软件实现了交互过程的人机对话,使配产原理和流程得到很好的反映,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