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相宜——基于游憩优先的滨海度假区空间规划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g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产业的兴起以及休闲时代的来临为滨海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理念的推崇以及“健身热”、“体育热”的盛行,与之相对应的出现了游憩活动盛行、游憩地和游憩设施的兴建等趋势,在度假区表现为对承载动态活动的游憩空间的重视。本文针对当代滨海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以实现“动静相宜”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游憩优先的滨海度假区空间规划研究的内容,对与之联系密切的滨海度假区游憩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研究,既迎合了社会大众健康心理,也是保障滨海度假区实现“动静相宜”的手段。  在理论研究上,滨海度假区游憩空间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能弥补滨海旅游度假区相关研究领域的缺失。在实践研究上,体现滨海度假区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并在当代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标。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以滨海度假区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动静相宜为目的,主要针对度假区游憩空间而进行规划研究。通过对滨海度假区及游憩空间相关理论概述和开发现状进行总结归纳,提出现阶段我国滨海度假区出现的问题,并在新的旅游发展趋势下,即高铁时代、休闲时代、散客时代背景,对新问题和新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规划分析上,基于游憩优先的滨海度假区空间规划通过对游憩空间体系分类、空间要素、空间结构特征、模式等方面对滨海度假区“动态”空间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经济影响三方面对其规划进行评价,为科学的进行滨海度假区游憩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在规划设计上,从不同的规划阶段,结合生态规划的方式研究归纳出可操作性强、理论相对完善的、适合滨海度假区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方法论,并以海南省龙沐湾为实例进行例证说明。在规划实施上,对滨海度假区游憩空间规划管理与实施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管理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其他文献
在居住环境适老化设计上,性别空间差异是人们长期忽视的问题。设计师往往只考虑住区使用者普适性的生理、心理、行为需求的特征,设计者大都以一个无性别的,标准的“老人”为使用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加,城市原有的水文循环系统性破坏,导致地面雨水径流量增加,引发了城市内涝。我国学者借鉴国外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进、陕甘宁革命老区建设步伐加快以及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城镇发展的推动,延安中心城区人口集聚趋势得到显著上升,城区空间拓展能力强劲。而城区空
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寻求文化享受成为旅游者的新风尚。《孙子兵法》是享誉世界的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孙武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然对后世发挥着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体育馆观看比赛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观赛氛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相关专业人员对如何提升比赛厅的观赛氛围也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晋东南长治、晋城两市现有大量早期木构遗存,其建造年代自唐末五代传续至金元,期间并无大的断档,地域分布集中且演进脉络清晰,加之地处开封前往太原的交通要冲,其建筑式样体现了中
本文由实践项目与研究报告两大部分组成。  实践项目为江苏省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馆的建筑设计,内容包括项目概括、设计表现、设计分析及工程图纸。  研究报告以实
城市更新是一个自我完善、新陈代谢的渐进过程。纵观国内对历史性住区的处理采取的通常是推倒重建的模式。一方面,大规模改造所带来的弊病已经暴露无遗;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
“新农村”、“城乡一体”建设的推进,大规模的城市化农村新建,农村特色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住区复制品”建设中慢慢丧失,引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思考。我们究竟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