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西方美学的“凝视论”是一种从文化、社会、艺术多种层面上反思主客关系模式的视觉文化理论,它涉及欲望和权力、认同与对立、观看与被看等多方面的问题,它是对人类身份定位的一次反问。本文研究拉康、福柯、南希三位哲学家的“凝视论”,在重点分析三人理论不同特点的同时,梳理“凝视”在学术史上的理论脉络,以期对现代美学的“凝视之思”作一种既具有整体性同时又具有一定深度的透视。第一部分是“凝视论”的整体阐释,包含两个论题:其一,从神话传说和语词意义层面追溯凝视论的源起;其二,探究现代凝视论的勃兴。第二部分阐释拉康的“欲望凝视”。在拉康看来,人一开始就是他人,自身的欲望就是他人的欲望,凝视是自我欲望和他者欲望联系的中介。第三部分剖析福柯的权力凝视。福柯语境中的凝视是实施规训的工具。福柯从不同场所构成的权力话语,和绘画中的凝视等不同切面入手,揭示了凝视中主客体的颠倒。第四部分解析南希的艺术凝视。南希语境中的凝视是依赖于肖像画而实现的;在他眼里,肖像画已不再只是供人观赏的冰冷材料,而是成为了“活”的对象反向凝视观者。另外,南希还将肖像画倒转为主体的维度,打开了凝视的新天地,本章便从他者和自身两个视角对南希的凝视论作出了论述。第五部分总结三人理论的异同。三人的共同点体现在“他性”、“迷幻性”、“批判性”、“建构性”等方面。他们的差异则集中在“层面”、“向度”、“情感”、“他者”等不同点上。从三人的论述中可发现,现代人的“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理性机体行为,而是在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关系作用下建构出的“被看”;它通过对立或认同的方式使主体丢失主动权,尽管主体对此一无所知,但现实情况是,自我在此过程中已经被彻底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