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一直处于低位,而且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国内、国际形势下,居民消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率,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文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现状进行阐述。通过对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率整体呈下滑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下滑趋势明显加快;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代表国家、部分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的国家以及钱纳里标准模型的横向比较,都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而且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国内东、中、西部地区间的横向比较,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率西部最高,东部最低,整体都呈下降趋势,但西部下降最快,东部最慢,地区间差距逐渐缩小。 随后,本文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从省际角度的解构分析,发现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降低的真正原因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率的普遍降低;通过消费理论分析和各地区居民消费率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分析,发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因素主要有消费习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接着,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差分GMM估计、自相关检验和Sargan检验等实证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量化并比较各因素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吻合。 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现状有所改善,进而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