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诱发SARS-CoV-2核衣壳蛋白质相分离的机制研究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liangaij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过科研人员对病人体内分离出的病毒样本测序,该致病因子被鉴定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SARS-CoV-2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 V)基因组序列有80%的相似性。病毒主要通过与宿主的血管紧张素酶2(ACE2)相结合后侵入细胞引发感染。截至2021年3月1日,SARS-CoV-2的迅速传播已经造成全球上亿人感染,两百余万人死亡,给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当前,因缺乏对病毒感染过程详细分子机制的研究,仍无生产出特效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此,理解病毒生命周期中病毒的复制与组装等重要分子事件和潜在机制,对遏制SARS-CoV-2的全球蔓延具有重要意义。SARS-CoV-2是一种单链正股RNA病毒,基因组约长30 kb,具有5’帽子和3’多聚A尾结构,共编码29个蛋白质,包括刺突(S)、膜(M)、囊膜(E)、核衣壳(N)四种结构蛋白质。我们的研究主要发现了RNA能够诱发N蛋白质发生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本研究中我们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IUPred2和ANCHOR2对SARS-CoV-2基因组编码的29个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N蛋白质存在多个固有无序序列(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IDR),具有相分离的潜力。N蛋白质约为46 k Da,主要有两种功能:包裹病毒基因组RNA(genomic RNA,g RNA),防止被模式识别受体(PRR)所识别;调节病毒g RNA的转录与复制。为了研究N蛋白质的相分离过程,我们首先利用蛋白质原核表达纯化系统获得了高纯度的N蛋白质,通过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发现N蛋白质具有与RNA结合的能力。在体外相分离实验中通过Time-lapse和荧光漂白恢复(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等实验,我们发现SARS-CoV-2 RNA(v RNA)可以诱导N蛋白质发生液滴样聚集,并且液滴的荧光可以在漂白后数秒内恢复。同时,在N蛋白质诱导表达的H1299细胞中,v RNA能够诱发N蛋白质产生点状聚集(foci)。以上结果证明了v RNA能够诱发N蛋白质的相分离。进一步实验发现,除v RNA外,多种RNA模拟物也可以诱发N蛋白质的相分离。蛋白质的相分离是一个环境依赖的过程,我们发现N蛋白质的相分离会受到RNA浓度、蛋白质浓度、p H、盐离子浓度和RNA长度等因素的调控。N蛋白质是所有冠状病毒共有的结构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SARS-CoV-2的N蛋白质与SARS-Co V的N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0%。SARS-CoV-2的N蛋白质具有N端和C端两个球形结构域(NTD和CTD),分别负责RNA的结合和N蛋白质的二聚化。为了进一步探索N蛋白质中调控相分离过程的关键区域,我们通过构建N蛋白质不同结构域的截短体,发现全长(Full Length,FL)的N蛋白质与RNA的结合能力最强。通过体外相分离实验发现,N蛋白质缺乏NTD、CTD结构域或IDR均无法发生相分离。自COVID-19疫情发生后,众多科学家陆续提交SARS-CoV-2的基因组序列至GIASID数据库。我们从数据库中获得了100849种SARS-CoV-2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尽管在N蛋白质的编码序列中有众多的突变,但约有37%的N蛋白质的编码序列存在一处集中的突变,该突变发生在第608、609、610位的三个碱基,由GGG突变为AAC,最终导致蛋白质序列第203位由精氨酸(R)变为赖氨酸(K),第204位由甘氨酸(G)转变为精氨酸(R),突变的蛋白质被命名为NR203K/G204R。为了进一步评价N蛋白质突变后相分离的能力,我们纯化了NR203K/G204R蛋白质,并与RNA共孵育后发现,NR203K/G204R蛋白质较NR203/G204蛋白质具有更强的相分离能力。同时我们设想新冠病人的死亡率是否与NR203K/G204R蛋白质的多态性相关联,我们通过分析发现,N蛋白质的此种多态性与已报道的病人死亡率没有明显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RNA能够诱发SARS-CoV-2 N蛋白质的相分离,此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NTD、CTD结构域或IDR是N蛋白质正常相分离的必需结构,进一步发现突变体NR203K/G204R具有更强的相分离能力。上述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N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提示病毒感染细胞后N蛋白质可能与病毒RNA形成液滴样结构,保护病毒g RNA的稳定。我们的工作不但揭示了RNA-蛋白质相分离调控新冠病毒组装的新机制,还提示通过破坏SARS-CoV-2感染时RNA与N蛋白质的相分离过程,有望为开发选择性阻断药物和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全新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胞内菌感染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棘手问题。胞内寄生菌侵入真核细胞生存、繁殖,不仅可以躲避抗生素和体液免疫的杀灭作用,而且也会随着寄主细胞播散导致新的感染。目前,胞内菌感染临床治疗策略是长周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然而,现有抗生素近三分之二不能有效进入细胞,并且存在胞内蓄积能力弱、活性低的问题,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大,胞内感染也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如何使抗生素高效进入真核细胞发挥药效,成为亟需
学位
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预见性地开展预防性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让他们学习并掌握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从学科教学以及"经历教育"两个载体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森林革蜱是一种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可以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引起人畜致病。蜱传病毒属于虫媒病毒,可以在媒介蜱和宿主动物之间不断传播,近些年,一些新型的蜱传病毒不断被发现,同时既往发现的病毒也重新出现,给公共健康带来很大威胁。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研究森林革蜱新发病原体的携带情况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在2016年4月到2019年11月间,在我国28个省、直辖市和
背景: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ERVs)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感染并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其基因组约占人类总基因组的8~9%。在人体细胞生命周期中HERVs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人类进化、生殖发育、免疫调控等。例如,在生殖发育过程中,HERVs基因直接影响了受精卵的着床、发育、基因转录与表达。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HE
背景和目的当前,抗生素对于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以及畜牧业获得健康、高产的农畜产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致使其在临床及畜牧、水产业中被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大量使用的抗菌制剂排放到环境中,对细菌施加选择压力,诱导抗生素耐药基因不断产生。抗生素耐药基因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传播扩散,在水体、土壤、物体表面以及空气等多种环境介质中均已检测到抗生素耐药基因,其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环境抗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组织和器官移植己经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措施,如异体皮肤移植,是救治大面积深度烧伤、严重创伤的关键措施之一。如何延长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降低其免疫原性,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重要难题。目前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虽然延长了移植物存活时间,改善了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常导致骨髓抑制、糖代谢紊乱等问题,造成机体对感染和肿瘤的抵抗能力降低,从而引起急
信号调制方式识别属于信号识别技术范畴,能为辐射源工作模式和个体识别提供依据,在无线频谱监测、电磁对抗等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于传统调制识别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调制方式识别实现了电磁信号的自动特征学习,能够在调制模式复杂多变和低信噪比条件下有效提升识别性能,因此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关注。一方面,更新更深更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帮助基于深度学习的调制方式识别性能不断提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神经网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由于在高海拔地区肺动脉压力升高,血管内液体向肺组织渗出形成,发生快,致死率高。在现代特种作战中,烟雾弹是常用的特种装备之一。烟雾弹产生的烟雾中主要含有氧化铝、氯化锌等有毒物质,吸入毒烟可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高,产生肺间质和肺泡的水肿,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将发展成致死性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西地那非(Sildenafil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ulnificus)是一种适度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海洋弧菌。创伤弧菌可以感染鱼类和人类致病,人主要通过食入未煮熟的带菌海产品或伤口接触海水感染。食入性感染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发展为脓毒症的患者病死率超过5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具有肝病、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易感创伤弧菌,而感染后发生脓毒症患者中肝病患者占首位,其中酒精性肝病(alc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