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注。IPCC报告指出,化石能源的燃烧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造成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作为承载这些人类活动的主要载体—土地,如何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低碳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等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并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土地亟需集约利用。本文将低碳理念与土地集约利用相结合,界定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内涵,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土地低碳化和集约化利用现状,构建模型分析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总结得出重庆市主城区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现状及其相互影响关系,再从低碳视角出发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分析障碍度因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内容如下: (1)从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两方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综述,分析总结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将低碳视角融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中还较为缺乏,有待深化;并总结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内涵,界定本文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概念。 (2)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方面分析主城区区域概况。 (3)从土地利用数量、空间分异、效益以及低碳利用方面对重庆市主城区土地低碳化和集约化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 ①2003-2013年期间,重庆市主城区耕地面积减少了584.65k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431.52km2,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城市用地的需求,也使城市土地在保障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同时面临着耕地严重减少的问题,重庆市主城区土地亟需集约利用;与此同时,以林地、园地和草地为主的碳汇地类的碳吸收量跟不上以建设用地为主的碳源地类的碳排放增长速度,亟需发展低碳经济。 ②2013年重庆市主城区地均固定资产投资7176万元km2,地均GDP为9840.38万元/km2,与同类城市相比,重庆市地均固定资产投资较高,但地均GDP产出较低,利用方式还处于较为粗放阶段。 ③随着重庆市主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石能源的燃烧,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林地、园地、草地、水域、湿地减少等原因导致碳排放量由2003年2497.69×104t增加到2013年6661.88×104吨,十年期间增加了4164.19×104t,碳排放总量较大;但主城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2.82t/万元下降至2013年的1.24 t/万元,由此可见,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外迁,环保政策的力度加大,重庆市主城区碳排放量出现相对的缓解,但减排压力仍然非常巨大,亟需发展低碳经济,合理利用土地。 (4)构建重庆市主城区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模型,分析总结两者相互影响关系及其彼此依赖的程度。重庆市主城区土地低碳系统和土地集约利用系统两者耦合协调度还处于较低的阶段,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不明显;同时根据分析得出重庆市主城区在碳排放量较低的阶段,土地低碳系统和土地集约利用系统两者相对协调,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土地低碳系统对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出现牵制作用,制约着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5)从低碳视角出发,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2003-2013年低碳视角下的重庆市主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 ①2003-2013年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低度利用。土地投入强度层和土地产出水平层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层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波动趋势,土地可持续性层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一直处于低度利用状态,土地低碳水平层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②2003-2013年重庆市主城区土地投入强度层中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从业人员、地均环保投资指标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都趋向于集约化;土地产出水平层中除人均城市建筑用地面积指标外,其余五个指标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都呈现出集约利用趋势;土地利用程度层中人口密度指标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数据呈现出集约化趋势,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指标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在2003-2009年期间,呈现出过度、集约及适度利用,2010-2013年,呈现出低度利用。土地利用率指标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集约化态势,资源耗费程度指标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波动态势且逐渐趋于低度利用;土地可持续性层中人均耕地面积指标和生态用地率指标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一直处于低度利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指标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利用水平较高,大部分年份都处于集约利用甚至过度利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指标和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指标的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在2003-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波动状态,但总体而言利用程度也处于较高水平;土地低碳水平层中地均碳排放量、地均废气排放量、万元GDP能耗、地均能源消耗、人均能源碳排放量五项指标分别以每年平均9.83%、16.64%、14.75%、11.69%和6.95%趋势增长,五项指标利用程度都处于较高水平,但2014年来有下降趋势。地均废水排放量、地均同废排放量、碳强度、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弹性指数五项指标分别以平均每年7.85%、7.76%、2.13%、2.46%和32.44%的趋势减少,五项指标都处于较高利用水平,且有增长趋势。碳汇密度、森林覆盖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等其余指标利用程度都较低。 (6)通过对低碳视角下重庆市主城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主城区低碳视角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障碍度排序:土地低碳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可持续性>土地投入强度。而指标层中土地低碳水平障碍度较高的为地均废水排放量、地均固废排放量、人均能源排放量、地均能源消耗、地均碳排放量以及碳汇密度;土地产出水平障碍度较高的为地均利税总额、人均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土地利用程度障碍度较高的为资源耗费程度;土地可持续性障碍度较高的为生态用地、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土地投入强度层障碍度都呈现下降趋势且障碍度不相上下。针对障碍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