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玉米产量,本论文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翰章乡朝阳村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覆膜条件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效应对于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养分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长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和适量提高施氮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但玉米茎粗、穗位叶叶绿素、根体积、根干重、穗位叶可溶性糖浓度、籽粒百粒重则随增密减氮而显著减小。各生长期内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在M3D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茎粗、穗位叶叶绿素、根体积、根干重均以密度为6.0万株·hm-2、施氮量为360 kg·hm-2处理为最大值,穗位叶可溶性糖以6.0万株·hm-2、施氮量为160 kg·hm-2处理为最大值。2.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和适量提高施氮量可得到最大产量,密度为9.0万株·hm-2、施氮量为240 kg·hm-2处理下籽粒产量为15 641.8kg·hm 2,继续增加施氮量,产量下降。高种植密度高施氮量条件对玉米行粒数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均以密度为9.0万株·hm-2、施氮量为36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降低种植密度适当加施氮肥可增加籽粒百粒重,密度为6.0万株·hm电、施氮量为80 kg·hm2处理下得到最大值。升高种植密度适当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平米收获穗数,密度为9.0万株·hm-2、施氮量为160 kg·hm-2处理下为最大值。3.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种植密度为6.381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208.332 kg·hm-2,籽粒产量可达14456.34 kg·hm-2的最高产量。4.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氮素积累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氮素积累量也随之增加,抽雄期氮素积累量最大为密度为9.0万株·hm-2、施氮量为80 kg·hm2处理,114.34 kg·hm-2。灌浆期氮素积累量最大值为M3D5处理,293.91 kg·hm-2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最大值为密度为9.0万株·hm2、施氮量为360 kg·hm2处理,317.07 kg·hm-2。各处理下,玉米体内氮素均随生长期的推移逐渐向籽粒转移。灌浆期、成熟期各处理平均籽粒氮素占比分别为21.0%、47.0%。5.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磷素积累有极敁著影响。提高种植密度和适当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磷素积累量。磷素季积累量均以密度为9.0万株·hm-2、施氮量为360 kg·hm2处理为最大值,该处理抽雄期磷素积累量为56.07 kg·hm2:、灌浆期磷素积累量为:67.79 kg·hm-2、成熟期磷素积累量为:80.73 kg·hm-2。各处理下,玉米体内磷素均随生长期的推移逐渐向籽粒转移。灌浆期、成熟期各处理平均籽粒磷素占比分别为15.8%、42.3%。6.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钾素积累量有极显著影响。提高种植密度和适当的氮肥施用可以显著增加玉米钾素积累量。钾素积累量均以密度为9.0万株·hm-2、施氮量为240 kg·hm 2处理为最大值,该处理抽雄期钾素积累量为310.51 kg·hm-2:、灌浆期钾素积累量为:324.23 kg·hm-2、成熟期钾素积累量为:263.34 kg·hm-2。各处理下,玉米体内钾素主要存在于玉米的茎和叶内。灌浆期、成熟期各处理平均籽粒钾素占比分别为8.4%、18.6%。7.通过对不同密氮处理的氮效率分析,发现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减小。密度增加使氮收获指数下降。产量最大处理为M3D4处理,该处理的氮效率为:氮素收获指数为41.1%,氮肥偏生产力为65.17 kg·kg-1,氮肥表观利用率为57.06%,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8.04 kg·kg-1,氮肥生理利用率为31.62 kg·kg-1。综上所述,认为覆膜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可以达到优化玉米生物学性状,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381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208.332 kg·hm-2,籽粒产量可达14456.34 kg·hm-2的最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