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即真实无妄,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外信于人,”<①>诚信在个人的自我发展与社会生活中都有重大的意义。它由最初的笃信鬼神的虔诚发展到具有同常人伦的道德意义,就具有了普遍的日常社会的规范借鉴意义。《诗经》中有大量描写违反这种“规范”的篇章存在,它从道德的意义上对那些行为进行了谴责批判。正因为“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论语》中也对如何使“天下有道(德)”提出了要求,在它的诚信的教育背后隐含的就是“诚信”的缺失。窥探《诗经》《论语》中的诚信观,促使个体或者社会具有“诚信”的符号观念,进行自我以及社会的提升。自《诗经》《论语》后,学者们对于“诚信”的探讨仍不绝于缕,借此,我们也可以了解诚信道德约束及教育的能力,同时在现在社会诚信缺失严重的情况下为当下的诚信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