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我国以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为主的高寒湿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一方面这类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急需要发展旅游事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这类地区生态系统又极为脆弱,碳汇能力较低。以上两点促使高寒湿地地区采取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进行开发。
低碳旅游已成为旅游业转型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对低碳旅游开发的讨论,有利于将低碳旅游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把低碳旅游和高寒湿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高寒湿地资源保护作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湿地旅游和低碳旅游开发的成果和经验基础上,以可持续旅游开发理论、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环境论理学、碳足迹和碳汇等为理论指导,构建高寒湿地低碳旅游开发的实施路径,并结合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的条件分析,提出由低碳旅游规划与设计、低碳旅游生产和消费与低碳旅游保障三部分共同构建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的低碳旅游开发路径,并重点对低碳旅游规划与设计环节作出研究,由低碳旅游分区规划与设计、低碳旅游吸引物设计、低碳旅游设施设计和低碳旅游活动设计四个因子构成高寒湿地低碳旅游规划与设计环节。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低碳旅游和高寒湿地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梳理。通过分析旅游发展趋势,指出低碳旅游是高寒湿地地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高寒湿地和低碳旅游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解读对高寒湿地低碳旅游的概念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伦理学理论、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碳足迹理论和碳汇理论。第三章在上一张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高寒湿地低碳旅游开发的原则以及实施低碳旅游的路径。第四章主要对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进行区位条件分析、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旅游开发现状等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并运用以上理论结合实地调查,对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低碳旅游开发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规划思路理念、低碳旅游规划与设计、低碳旅游生产和消费、低碳旅游保障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的同时,对该论题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