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提琴在戏曲音乐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45518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提琴被称为西洋乐器中的“皇后”,但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来讲,却是一件“舶来品”。因此,怎样把小提琴优美的音色融入到民族化的器乐体系当中,让其为民族器乐的发展增添“鲜花着锦”般的效果,就成为上世纪初以来促进小提琴音乐本土化、民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由于协奏曲和奏鸣曲最能凸显小提琴的音色效果和技法特征,所以像《梁祝》、《思乡曲》等民族化的小提琴曲目赢得了音乐学术界以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小提琴音乐本土化化、民族化的标杆。在这些曲目的璀璨光环之外,有另外一种独辟蹊径的小提琴音乐民族化创新发展方式却被学术界所忽视,那就是我国现代戏曲音乐中的小提琴伴奏。戏曲中的小提琴伴奏直接服务于托腔保调、表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等目标,所以在创新写作技法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由于小提琴音乐对于当代公众具有一定亲和力,所以通过积极引入小提琴音乐来革新戏曲的伴奏方式,促进戏曲面向当代社会公众音乐审美欣赏习惯的创新与变革,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发展方向。有鉴于此,笔者选择革命现代京剧以及当代新编豫剧剧目中的小提琴伴奏为例,对其音乐艺术现象和写作技法创新之处进行细致的分析。借以总结艺术经验,归纳小提琴融入戏曲音乐的“本土化”发展成果,并展望小提琴融入戏曲音乐的“民族化”发展前景。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是对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方法、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内容的总结。第一章是对小提琴融入戏曲音乐的发展历程分析,主要集中在:建国前30——40年代的发展历程、建国后50——70年代的发展历程、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这三个阶段。第二章是小提琴对丰富拓展戏曲伴奏音乐的积极作用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在构建多样化复调织体方面的建设性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演奏技法塑造丰满的音乐形象、戏曲伴奏中小提琴声部的创作手法探析这三个方面。第三章是从戏曲音乐看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历程与前景,主要集中在:小提琴融入戏曲音乐的“民族化”发展成果归纳、小提琴融入戏曲音乐的“民族化”发展前景展望两个方面。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之人们毫无节制的乱砍乱伐,使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
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平台通过对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进行补充信号,继承PCI总线的优势,并增加了特有的功能。随着科学日益发展进步,
土地是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根本,一个国家的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每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曲折的历程,在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文明都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发展的“阵痛期”和“迷茫期”。作为世界文明中的重
论述了集雨节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脱贫致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减少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水利建设等方面的作用;集雨节灌建设中应对地表水和地下
水土资源的优势是历史形成的,能否变成财富,还要看怎样利用.梁平的地理优势摆在那里,怎样把它变为可利用资源,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这是梁平县畜牧人殚精竭虑一直在思考、一直
上甘棠村有1200多年历史,村名村址从未改变。这里是世界罕见的“双胞眙村”,村内及附近地带平均100人中就有一对双胞胎。
【正】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如丽水市水阁工业区目前已征用土地11000亩,牵涉到12个行政村,光土地补偿款就达4.136亿元。征地
惠普亚太和日本区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Nick Lazaridis表示,“无论是家用还是办公,多数人使用个人电脑和打印机只能体验到它们的传统功能。而惠普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