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一场时新的公民教育运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更是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放眼世界,新加坡为后起之秀,其社会文明与进步为世人交口称赞,而这常常被归结为成功的公民教育。中国与新加坡同属亚洲文化圈,受儒家影响广泛深远,历史发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本人尝试以新加坡为研究对象国,以公民教育中效果最显著的青少年群体为考查对象,期望为我国正在兴起的公民教育做点有益的探索。为此,本文从希腊、罗马时期的“公民”起源入手,试图把握公民的本质和内涵,接着对相关的几组概念如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素质教育进行了辨析,并简述了西方近代以来三种公民教育模式的演进,最后又以美国、德国、新加坡三个不同的公民价值取向代表来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本文为什么推崇新加坡的青少年公民教育。本文重点是分析新加坡的青少年公民教育,分为四部分:先对新加坡的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三个显著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了个简要的历史回顾;其次,对其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从爱国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和谐教育、传统论理教育和全球教育五个方面进行叙述;接着对其颇具特色的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入手加以分析和例证;最后,归纳出该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特点是注重渗透儒家伦理教育和“三结合”的实施方法。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学以致用的体现,试图从借鉴与思考的角度对建立本国特色的青少年公民教育体系做点探索,认为在公民教育的理念上,要大胆吸收西方公民教育的精华,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同时,又要努力挖掘优秀的儒家等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传统与现代融合,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民族根基的一代新公民。本文尤其倡导:在我国公民教育教材中要把彰现中华思想文明光辉的名言、警句、人物、故事这些瑰宝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糅合进去,让青少年耳熟能详,使之成为新一代公民文化素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