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医药中动物药对恶性肿瘤的作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其疗效显著、治疗后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动物胆汁的抗肿瘤作用在国内外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论文以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Mz-ChA-1细胞为对象,通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手段从暹罗鳄胆汁中提取到获得具有抑制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鳄胆素,并进一步探讨其抑制胆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应用普通光学及荧光显微镜观察鳄胆素对Mz-ChA-1细胞形态学的影响;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经鳄胆素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ROS的积累情况和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测定相关基因p53、bax、Bcl-2、Rb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用划痕法、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研究了鳄胆素对胆管癌细胞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鳄胆素能明显抑制Mz-ChA-1细胞的增殖,细胞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细胞的形态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AnnexinV-FITC/PI双染显示鳄鱼胆汁能够诱导Mz-ChA-1细胞凋亡。Western bioting的结果提示,鳄鱼胆汁诱导细胞内ROS的升高,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通过激活了caspase级联反应介导了一系列的细胞凋亡的过程,与此同时,Bax/Bcl-2比例的升高可以促使△Ψm下降,进一步促使Cyt C从线粒体膜间隙中释放,加速细胞凋亡。
Mz-ChA-1细胞凋亡前后的蛋白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共鉴定了13种表达差异核基质蛋白,其中PHB表达下调。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明,Mz-ChA-1细胞凋亡过程中PHB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均表达下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PHB在Mz-ChA-1细胞中分别与AIF、p53、Rb和c-Fos等基因产物具有或强或弱的共定位关系,凋亡处理后其共定位区域发生了相应变化。GST pull-down实验进一步证实Mz-ChA-1细胞中,PHB分别与p53和Rb有直接相互作用关系。上述结果显示,鳄胆素抗胆管癌作用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是,细胞凋亡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同时PHB通过与p53和Rb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凋亡的发生。对鳄胆素作用机理的研究,为胆管癌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为鳄胆素在临床上应用于胆管癌的治疗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也为鳄胆素抗胆管癌作用新靶点的阐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采用灌胃的方式,对鳄胆素进行了大鼠慢性毒理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表明鳄胆素不会引起实验动物组织器官损伤,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等)没有影响,未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是安全无毒的,可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