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成都市保障性住宅建设发展现状,针对特定需求,积极探索在开发区推行租赁型经济适用房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开发与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成都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国内外解决住房问题的基本模式入手,对其模式进行比较,并从入住成都的世界500强或其他实力企业对住房保障性需求出发,指出在本地发展和建设具有成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开发区租赁型经济适用房的必然性和迫切性;然后针对本地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发展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在开发区借助社会资金着力发展租赁型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与管理模式;继而通过对这种模式的可行性、主要贡献、发展客观条件以及系统管理模式进行全面论证,然后对模式进行全面的评价;最后以某一开发区租赁型经济适用房项目为实例,进行全面描述和说明。在比较国内外模式方面,笔者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以租代售型的经济适用房因为具备退出机制,显然更加科学。于此,提出解决成都保障性住房体系供需矛盾的办法:即改变目前的“三分法”住房保障体系为“四分法”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具有必然性。在论证开发区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开发模式的可行性方面,依托开发区的土地及其他各项优惠政策,着重论述这一模式的可操作性、经济性、合法性、终端消费者参与开发的可能性、政府收益以及科学管理模式的系统建设等几大方面:在一定的优惠条件下,以集团租赁为突破点和名义,让入住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其他重点企业全程实质性介入项目开发;政府收益主要来源于使用权有偿转让收入的固定分成、扩大劳动就业所带来的税收收入以及土地变性情况下对可能涉及的产权销售进行固定分成等方面。在社会资金介入开发区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开发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着重分析成都保障性住房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比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开发周期长、资金回收压力过大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社会资金介入这一模式的突破点和方法,即利用社会资金的投资主体所具有的系统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的能动性,实行“三权分离”,即产权、经营权、使用权分属于政府、开发运营企业、终端消费者,实现各取所需。如此,对解决开发区瓶颈问题,缓解政企矛盾,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笔者得出结论:租赁型经济适用房是解决成都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特定区域、特定客户的广泛需求,依托开发区各种政策,引入社会资金介入在开发区试点租赁型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和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区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开发与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模式下运营的项目成功后,可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