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与正常眼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近视眼与正常眼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的差异,探讨近视眼mERG的变化规律及对视网膜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法国Metro 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对正常眼组18例30只眼、近视眼组74例90只眼进行mERG检查。近视眼组按屈光度分为轻、中、高度近视眼组。分析mERG各环的N1波、P1波、N2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的变化。结果:1、正常眼组mERG振幅密度在第1环最大,随离心度增加逐渐降低,在三维地形图上呈现一明显的主峰。潜伏期在第1环最小,随离心度增加逐渐延长。2、近视眼组mERG振幅密度在第1环达到最大值,随离心度增加逐渐降低,在三维地形图上呈现一较为明显的主峰,但峰值较正常眼低。潜伏期长短与离心度变化之间无明显规律。3、不同程度近视眼组与正常眼组mERG的比较:(1)中、高度近视眼组mERG振幅密度较正常眼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近视眼组与正常眼组mERG振幅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中、高度近视眼组mERG第1环潜伏期较正常眼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其它环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度近视眼组与正常眼组mERG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轻、中、高度近视眼组间mERG比较,振幅密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正常眼mERG振幅密度在第1环最大,随离心度增加而下降;潜伏期在第1环最小,随离心度增加而延长。2、近视眼mERG振幅密度在第1环最大,但较正常眼小。振幅密度随离心度增加而下降,潜伏期变化无明显规律。3、近视眼mERG振幅密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4、中、高度近视眼mERG各环振幅密度较正常眼下降,1环潜伏期较正常眼延长。而轻度近视眼与正常眼振幅密度与潜伏期比较无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五要有深邃的思想观点,贵在创新 新时期秘书工作的首要内容,是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参谋,重在谋字。谋就是见解,就是思想,就是观点。在长期秘书工作中,我体会到,思想浅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