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tby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步入了起点低与速度快的城镇化进程,强化了经济活动在城市和沿海地区的聚集,伴随的是中国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城镇化质量的亟待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选择合适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就成为目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尝试构建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投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的理论模型,并开展城乡收入差距相关的实证研究,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理论脉络、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等四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在传统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和城市偏向政策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以此为切入点,本文构建了反映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投资偏向影响城乡收入水平变化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使理论模型更加接近经济现实。采用城乡收入比和泰尔指数对全国及各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测量,并利用空间统计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对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的分析,为后文的区位分析和政策作用提供了基础和思路。根据理论研究和时空演变,本文采用2006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了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依赖性,采用动态空间滞后模型,考察了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区域间空间依赖的长期效应,并对各要素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分解,随后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了空间异质性在城乡收入差距中起到的作用。基于对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考量,总结普适性政策与区域差异化政策,分析得到简要区位——路径图。在对传统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策的有效性,以安徽省作为试点地区,采用倾向值匹配和倍差法检验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有效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总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措施。本文旨在通过城乡收入差距的测量及演变特征、传统城镇化背景下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为制定城乡收入差距的方法和路径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结构主要包括绪论、文献综述、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效果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等七个部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理论研究表明:在不考虑资本投资的前提下,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劳动力转移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工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间贸易成本的下降,城乡收入差距先扩大后减小,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时会促进城乡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工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会造成城乡总体收入水平略有下降。在考虑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转移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镇投资比重的增加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地区工业劳动力比重的上升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当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会造成城乡总体收入水平下降,城镇资本投资的增加会提升城乡收入总和,当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增加了城乡总体收入水平,城镇资本投资的增加降低了城乡收入总和。2、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1978年-1985年)、波动上升(1985年-1994年)、再缩小(1994年-1997年)、持续扩大(1997年-2009年)和再下降阶段(2009年后)等五个阶段。分区域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西高东低”分布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最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的效应均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局部自相关热点地区在西部地区集中,冷点地区在东部沿海集中,并与几大经济带的区位分布相一致,说明我国区域协同效应显著,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现象。3、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得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率仍旧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随着近年来投资方向的调整及户籍制度的放宽,已开始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在不考虑时滞效应的情况下,科技、城镇道路面积和金融投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教育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考虑长期效应后,金融投资的影响变为不显著;从各个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来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道路面积和城镇化率的直接效应较为明显,教育和科技的间接效应较为明显。在空间异质性方面,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城镇投资在西部地区影响较为显著,人口城镇化在东部地区影响较为显著,外商资本投资在中西部地区作用较为显著,道路建设在西部地区作用显著,金融机构投资在西南地区影响较为显著。4、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来实现,对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农村综合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主要通过转移性收入的增加来实现,对农业生产能力没有显著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在人口规模较大地区更为显著,农民市民化取得初步成效,在人口规模较小的地区效果不显著,应加强关注农民增收,农村综合改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有利于农民增收,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有利于提高转移性收入,在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地区,对农业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注重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一同推进,努力提升农村自身发展动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影响因素及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分析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措施。在传统城镇化背景下,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持续作用,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成为必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放宽户籍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等政策的实施,将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行区域差异化政策、发展城市群、农民市民化和新农村建设等均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关键组成部分,担负着服务育人、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要责任,但目前存在着职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高等普遍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模
飞机操纵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飞行模拟器操纵负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到操纵负荷系统的力感逼真度。通过对飞机升降舵操纵系统的结构分析,分布参数集中化处理,简化
近年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河北省在京津冀系统中的定位之一为生态环境支撑区。定位目标与河北本身的自然生态优势相结合,使河北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公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外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我院1999~的胃癌术后病人44例,平均分为两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较研究,发现早期进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同
目的: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遗传背景。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9年~2007年间收治的229例年龄≤40岁青年性大肠癌患者的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以上的8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