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是晶状体摘除术后最重要的细胞变化。已证实白内障摘除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分化是后囊膜混浊(PCO)形成机制。而PCO是晶状体摘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常导致术后患者视力再度下降,需要二次手术。目前有关PCO抑制基因的研究日益为学者们关注。基因PTEN是由Li等3个研究小组于1997年发现的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制基因,PTEN蛋白的作用是使细胞内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对细胞增殖起负调控作用。同时PTEN氨基酸序列与张力蛋白和辅助蛋白高度同源,对细胞迁移、扩展、局灶黏附活动有抑制作用。为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兔晶状体摘除术后不同时期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研究,旨在探讨PTEN蛋白表达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关系。 材料 1.试剂:PTEN、PCNA单克隆抗体由博士德公司提供。 2.设备:CV-8000型超声乳化仪(日本Nidek公司);手术显微镜(日本Takagi公司);Ax70型显微镜系统(日本Olympus公司);显微图像分析采用Metamorph软件(美国UIC公司) 3.动物:中国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白色正常家兔21只,8-10w龄,体重平均为1.5Kg。雌雄不限。 方 法1.分组:遵循随机分组原则,问时期生长的家兔分为对照组历 只兔服)和实验组(其用 只兔服。按照术后45d、30d、ZId、 Kd、7d、N分6个时 〔 段)。2.标本制作过程:将实验兔分别行超个乳化术,将实验组以及对 照组家兔饲时处死。摘除双眼球,剪除角膜、虹膜,钝性剥离 晶体悬韧,爷,取出晶体覆膜。同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匕h, 石储包地。石蜡标本连续切片,片厚尔;队免疫组化S干法检 测叮E队HM个晶状体卜皮细胞广的表达。以己知阳性片作 为阳州i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3.约来判断:PTEN蛋白大达以细胞浆出现棕褐色粗细不等的颗粒 为阳们二。每张切片在高估镜一一卜从晶状体囊膜卜选取6个视野, 输入计算机,用哑tm队的软件计算晶体*皮细胞卜表达 PTEN、PCNA的附件细胞平均灰度值作为判断强弱的指标。平 均生度值越低,表明其在晶体1;皮细胞的阳们Z表达率越高。《.统if学万法:)中用SPSS软件、D。Illll。t Z t。S-tiy他买验结果。 结 果1.镜卜察晶状体_l:皮细胞变化 正常晶状体前萝卜细胞核呈椭圆形或圆形单层排列,赤道部观胞核生新月形或励下形,后缀股无细胞。术后*,赤道部细胞核变得大而圆,呈多层排列。晶状体前察卜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土)/。后漫膜可见散在的核为启下形或圆形的细胞。术后 7d部分细胞开始向上‘心恢复。术后 14d细胞形态及排列接近正常,而前后缀膜粘连部位中问填满细胞。术后Ud前囊膜下及赤道部细胞 2形态及排列恢复至术前。术后30~45d细胞形态及排列同术前,仅晶状体上皮细胞纤维化明显。术后45d可见前缀膜增厚。2.镜下观察PCNA、PT刚在晶状体L皮细胞的表达1).PCNA: 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核可见阳性表达。术后第1~7d表达明显增多,术后14d-一厂降,21~30d-一卜降明显几乎无PCNA表达,术后45d又增多。术后各实验组与术前对照组的差异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O.004,0.007,0.045。0.000,0.000,0.020)。2).PTEN: 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浆 PTEN表达阳性;术后 id其表达明显下降,近乎无表达;术后7d渐增加,14d趋于正常,21d表达最高,30~45d表达趋于正常。术后id、7d、21d实验组呼EN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性有显著意义(P刃.003,0.0 14,0.016入3).PcNA与PTEN的相关性分析: 正常对照组两者呈负相关k一O.956严刀.On人 实验组两者呈负相关k一0.734 P吻.000);术后各实验组分别比较两者的相关性(r。0.6 P=0.285,r=0.4 P=0.505,r=-0.9 P=0.037,I’=O.00O尸。1.0,t’。O.3尸。O.624,HO.205尸一O.741)。 结 论1.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富含PTEN表达。2.PTEN与PCNA在正常及增殖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呈负相关。3.PTEN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移行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