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s, ESRD)的共同途径,其发生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足细胞损伤在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保护足细胞免受损伤可有效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是一种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具有很强抗炎症、抗病毒、抗细胞增殖以及血管保护作用。已有研究表明RAP对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雷洛昔芬(Raloxifene,RLX)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有研究证实RLX可减少蛋白尿的排泄、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和减少ECM的沉积。本研究通过检测多柔比星肾病大鼠不同时期肾组织中WT-1的表达变化来动态观察大鼠足细胞数目的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和肾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观察前述两种药物对实验性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肾脏足细胞数量的影响,以一步探讨它们保护足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两次给予大鼠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制备多柔比星肾病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病理对照组(B组)、RAP给药组(C组)、RLX给药组(D组)。自首次注射多柔比星之日起,于第2周末分别给予C、D组大鼠RAP1.5mg·kg?1、RLX 3.0 mg·kg?1每日灌胃给药,A组和B组给予等量溶媒。分别于第4、7、10、13wk末收集A、B、D组标本,第7wk末收集C组标本。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BCA法检测24h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化检测WT-1和TGF-β1蛋白的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的半定量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24h尿蛋白排泄率变化第4、7、10、13周末B、D组及7末C组大鼠24h尿蛋白明显高于A组(P<0.01),且随病程延长逐渐升高,C、D组低于同时期B组(P<0.01)。2.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光镜示B组大鼠于第7周末开始肾小球硬化呈局灶节段性分布,肾小球肥大,肾小囊扩张,间质可见局灶性炎细胞和明显纤维化。随着病程进展,纤维化程度和面积加重。第13周末出现广泛的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与B组相比较,C组和D组小管间质炎症、肾小球的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均明显减轻。其中C组优于D组。透射电镜观察4周和7周时可见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裂隙消失,胞浆内可见大量细胞器和小空泡。10周时足突融合更加明显,足细胞脱离GBM,GBM明显增厚。C组和D组较同时相点B组减轻。3.各组大鼠肾组织WT-1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结果均表明,第4周末开始B组肾组织WT-1蛋白的表达较A组明显降低(P<0.01),第4、7、10、13周末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4%、42%、56%、7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同相点C组和D组WT-1蛋白的表达均较B组升高(P<0.01)。4.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显示A组大鼠肾小球内有微弱的TGF-β1蛋白的表达,第4周时B组肾小球内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升高(P<0.01)。C组和D组肾小球内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同时相点的B组(P<0.01)。结论足细胞相对密度及绝对数量的减少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并与肾纤维化的发展呈时间依赖性,RAP和RLX均可以减少足细胞的丢失,它们对足细胞保护机制部分与下调肾脏TGF-β1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