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高校教师中屡屡出现“生命透支”和“英年早逝”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昔日大部分安于清贫、潜心教学和科研的高校教师,现在不得不面对各种新的挑战。众多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正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探究教师压力的来源并寻求缓解教师压力的解决方法,成为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基于研究教师压力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尝试从高校教师的压力源及压力强度入手,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并结合实证研究确定高校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剖析其内在的相关性,同时采用以压力量表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压力强度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教师群体(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称、学历、岗位情况、月收入等方面)承受压力的差异。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教师压力模型,即压力的大小与三个主要因素相关:首先是压力强度,即压力刺激程度,它与单个压力强度及压力源总量成正比。其次是压力的持续性,即压力带给人们影响的持续时间,它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再次是压力承受个体的个性特征,即个人应对压力能力的大小,它与人格模式、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个人控制能力等方面有关,与压力大小成反比。影响教师压力大小的因素是多元的,这是基于高校教师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多元化需求而产生的。不仅有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同时还有来自社会的、生活的压力,更有来自教师自我需求所引起的各种压力。因此本文对压力源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仅仅停留于某一方面都将无法全面反映高校教师压力的真实状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教师压力的现实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深入阐述高校教师在工作、环境、生活以及自我需求四个方面的压力源。最后结合当前最新的教师压力研究理念及压力管理成果,从社会、组织(学校)、教师个人三个角度提出有效缓解高校教师压力的方法,既在时间上体现了压力应对的不同阶段,又体现了应对压力的三个主要角色各自的主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