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

被引量 : 45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评价理论(以下简称为“评价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是人际意义研究的拓展和升华。然而,评价理论在对评价的界定、所依据的价值哲学基础、对语言表态意义的范畴化等方面存有某些不足,而且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基本处于空白。休谟(1896:5)说过:“显然,一切科学或多或少与人性有关;任何科学不论看起来如何偏离人性,它们还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返回人性。”有基于此,本文即从人性出发对评价理论进行价值哲学考量。根据马克思、马斯洛、弗洛伊德、荣格、唯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中有关需求的阐述或观点,本文论证了需求即人性。需求的表现庞杂无序,以前人(主要是马克思和马斯洛)的研究为基础,综合生命体-对象、生命体-生命体的方法论模式,可以区分人的一般需求和具体需求。人的一般需求包括: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交往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道德需求、法律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终极关怀需求和超自我实现需求。具体需求作为一般需求的细化,是在具体情景中人的各种实际需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的需求并非一个静态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而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层次性的开放系统网络。由于人的感觉(眼、耳、鼻、舌、身)、思维有其阈限(limen),有些需求未必为需求者当下所意识,这样的需求成为无意识的需求。在系统网络中,各种有意识的与无意识的需求不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各种一般需求和具体需求不断变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同时,人的需求又体现出一定的相对层次性:在一定情景下,不同需求有着不同的权重,有些凸显为图,成为优势需求,有些潜隐为底,成为弱势需求。笔者认为,以需求为前提可以界定价值和评价的本质。价值的本质是对象对需求者的生存或发展具有积极或肯定的意义:如果对象仅与需求者的一种需求发生联系,价值就是满足需求者的需求;如果对象与需求者的一种以上需求发生联系,价值就是各种需求满足/不满足程度之和为正值。评价,即价值判断,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依据,判断对象对需求者的生存或发展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多大程度上)积极或肯定意义的认识活动。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评价理论以情感主义为其价值哲学基础。建立在情感主义基础之上的评价理论仅仅揭示了评价的人际功能,忽视了评价的认知本质,因此不一定适合应用于汉语的话语分析。本文根据价值哲学思想提出的认知主义更好地把握了评价的认知本质,因此可用认知主义取代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基础——情感主义。在对评价理论表态意义范畴化的缺陷作了通观微至的探讨后,本文认为评价理论表态意义范畴化之所失,究其根源,其因有二:一是评价理论以情感主义为其价值哲学基础,二是从一开始评价理论就被置于人际意义的视域加以考察。随之,本文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评价理论表态意义作了重新的范畴化,即将语言表态意义分为评价性态度与非评价性态度。评价性态度在本文中与评价基本同义,两者可等量观之。由于价值哲学只关注评价,我们还需对评价性态度或评价作进一步的范畴化。根据情感和理性在评价中所起作用,评价性态度(评价)可分为:以情感为主导的评价、以理性为主导的评价和情感—理性“平权”的评价;根据评价所涉领域,评价性态度(评价)又可分为:道德评价、法律评价、审美评价和功用评价。评价的动机异常复杂,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折射,评价者受这些因素的诱导、限制甚至逼迫,在具体情景下选择取舍,做出某种特定的价值判断。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它并非仅仅具有人际功能,而是以概念功能为中心,同时可能具有人际和语篇功能。从更广的视域看,在人类活动中,评价具有引导、判断、选择、预测、激励等五种主要的功能。我们应拓展视野,从行动的高度,在世界、语言和人的互动中深刻理解评价以引导为主的各种功能。语言评价形式的范畴化取决于语言评价意义的范畴化。从评价的本质出发,我们可以区分评价的逻辑要素、评价标准/依据和作为评价结果的价值判断这些主要的评价意义。评价的逻辑要素形成一个双层结构系统,外层为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内层为需求者与对象(包括需求对象与非需求对象),每一个系统要素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评价表现有评价表达与评价流露之别,两者又都有语言、行为和情感等表现方式。评价的语言表现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是评价这一(社会)心理过程的外化,其本质是动态的,是一种比其它非评价性认知更接近于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意义上)的评价行为的语言表现。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评价结果可借助及物性系统、意态系统和主位系统体现出来。评价的语言表现形成评价句。原则上只要评价者做出了评价,并有意、下意识或无意地借助语言将评价结果表现出来,即为评价句,听话者/读者能否从评价句中识解评价,不是构成评价句的要件。评价句的主体有:信源主体(SI)、评价主体(SE1,SE2,…SEi,…SEn i=1~n,n≥1自然数)、需求主体(SN1,SN2,…SNi,…SNn i=1~n,n≥1自然数)。它们或三而一,或二而一,或部分重合,或相互分离。评价典型的语言表达式是“X是正/无/负价值的”。对复合评价句而言,理论上评价意义有九种组合方式。评价句的分类有多种方式。从语法的角度,评价句可分为谓词评价句和无谓词评价句;从评价基本类型的角度,评价句可分为道德评价句、法律评价句、审美评价句和功用评价句;从判断肯否取向的角度,评价句可分为肯定评价句和否定评价句。从评价句出发,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评价意义分析,即分析评价的逻辑要素、评价标准/依据和作为评价结果的价值判断所对应的评价语言表现形式。此外,述谓结构分析和格语法分析不考虑时态与词序,均聚焦于句义,异曲而同工,从这两个角度可对评价句进行初步的语义结构分析。在一个评价句中可以包含一种以上的判断,各种判断相互渗透、相互缠结。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或然判断、应然判断和必然判断五者判然有别,彼此之间不能相互演绎。对一个具体的评价句,其中所蕴含的各种不同种类的判断又有一定层次之别。在评价句中,与价值判断相缠结的主要是事实判断。以评价句为媒介常可进行评价推理。评价推理的层面有二:一是从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的推理,二是价值判断之间的推理。第二个层面的推理大致可分为演绎、归纳、类比与优选推理等主要的形式,其中演绎推理最为常见。评价句体现价值,价值反映需求,需求即人性。从评价句入手,我们可以识解隐匿其中作为人性的需求。评价句的需求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识解需求者的需求,二是识解评价者的需求。本文针对第一个层面,结合适当的语料,根据笔者提出的需求系统层次理论对评价句进行了“需求分析”。一条逻辑思路贯穿全文,即从作为人性的需求出发,界定价值和评价,再从评价推衍出评价的语言表现(评价句)。最后,又“反其道而行”,从评价句入手,对其予以评价意义分析并识解隐匿其中作为人性的需求。
其他文献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绰号是一种的特殊的称谓语,即外号,是别人赋予的本名以外的另一种称呼。它利用人们共同的思维方式和熟知的客观事物,在普遍认同的语义条件下,采用联想的
总结了健康教育对128例颈椎病患者非手术治疗应用中的疗效观察与体会。从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及预防指导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在颈椎病患者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健康教育在促
校园暴力,作为近年来校园关注焦点议题,备受重视。要终结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暴力因子,最有效的途径可谓加强警察和学校的联系,为维护校园安全而共同努力。校园警务,一种新兴
<正>引入迁移理论,分析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正,负迁移作用的表现。迁移理论源于心理学,又广泛用于语言学研究,对外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现象进行系统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外语教
<正>俗话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晚餐成了一天的主餐,不少家庭早餐和中餐随便应付,把一天的营养补充放到了晚餐上。那么,晚餐怎样吃才健康呢?
期刊
<正>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南浔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早在明清时期,南浔的经济就十分繁荣,素有"江南巨富之镇"、"中国江南的封面"之誉。现在,这里的沿河古民居建筑群,不但
目的对比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临床效果,选择更适合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42例消化疾病患者先行常规胃肠镜检查确诊病灶,经过治疗后进行复查
目的对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期许为临床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0例诊断为原发性痛风的患者,患者的资料处理方法为采用Logistic软件进行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在短时间内掀起强烈的热潮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当SNS网络
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我国农村长期缺少规划控制,发展比较盲目,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占地面积过大,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