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视角重点分析了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演进的必要性及其效应。在对1994年至2005年7月21日期间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微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外汇供给——需求模型,运用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并解释了汇改前央行维持人民币汇率超稳定的原因。针对2005年7月21日以来的改革,论文分别从人民币即期汇率形成的制度基础、外汇市场微观结构和人民币远期汇率形成机制三个方面比较了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异同并认为:人民币即期汇率形成的市场微观结构朝着市场化程度迈出了一大步,为形成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形成不仅是本次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且反映了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差异;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走势也验证了人民币汇率管理浮动的特征。论文最后不仅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和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原则,而且还展望了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长期来看,我国必将采用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但考虑到当前经济状况和汇率制度改革的“三性”原则,目前只能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回归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关键在于发展和完善我国外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