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我国将出现多种形式办医,同时由于当前医疗机构存在分类标准过粗、发展方向同质化、投融资经济政策僵化等问题,因而对不同等级、不同产权性质、不同功能定位的医疗机构制定新的分类管理标准并推行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就重庆市而言,以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科学发展为原则,结合地方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机构分类新标准,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推动重庆市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询国外和国内医疗机构分类的相关文献,着重了解我国医疗机构分类的发展变化过程,探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明确访谈和小组讨论的目标和重点。2半结构式访谈法:根据文献查询结果,结合重庆实际,拟定访谈提纲,选择重庆市部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医疗机构负责人、卫生事业管理专家等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的发展现况及存在问题,并探讨怎样确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标准。3专家调查法:选择重庆市内外卫生管理专家、医院管理专家、卫生行政管理官员、医疗机构负责人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小组,针对重庆市医疗机构分类新标准的评定展开3轮专家函询,研究确立新的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标准。结果通过对重庆市部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医疗机构负责人、卫生事业管理专家等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收集到的重庆市医疗机构的数据资料,分析得出目前重庆市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仍存在着以下不足:分类管理的划分依据不清晰、分类管理缺乏系统配套的经济政策、公立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改革需要、医疗机构运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民营医院的发展受到较大阻碍等。通过由国内卫生管理专家、医院管理专家、卫生行政管理官员、医疗机构负责人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医疗机构分类标准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将新的分类标准确定为5条,并对5条新标准的内涵和功能定位等做出了详细阐述。结论对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以下几条促进重庆市医疗机构分类发展的措施:(1)由于新的医疗机构分类标准更加明确了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需要加强对现有医疗机构分类发展管理的组织领导。(2)按照“促进多元办医”的思路,强化重庆市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管理。(3)在医疗机构分类新标准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分类指导的财政投入、补偿、征税机制。(4)在新的医疗机构分类标准前提下,能更好地适应新分类的医疗机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事薪酬制度也亟待建立。(5)履行政府对医疗机构分类监督管理的职责,完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