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雌性沙塘鳢生殖系统的发育、生化组成及周期变化 通过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间,对采自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基地的0龄养殖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ünther)雌鱼性腺发育的周期调查,并结合对照南太湖野生鱼的发育状况,探讨了沙塘鳢雌鱼是否能在封闭的池塘环境中达到正常性成熟的问题。血清激素测定和卵巢组织学观察结果均表明,养殖雌鱼的卵巢基本上可以完成由启动、增长至退化的整个性腺发育周期,卵巢达到Ⅴ期进入繁殖高峰期的时间也与野生种群一致,位于春季的3—4月间。然而在性腺指数、绝对繁殖率、相对繁殖率和卵径等方面,养殖雌鱼均明显差于野生鱼,显示目前的养殖沙塘鳢还远远没有达到正常性成熟这个目标。进一步对养殖雌鱼的性腺指数、肥满度周期变化及肝脏、卵巢的脂肪酸组成分析提示,冬季营养供给不足可能是造成养殖亲体配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沙塘鳢卵巢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雄性河川沙塘鳢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周期变化 通过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间,采自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基地的0龄养殖河川沙塘鳢雄鱼的性腺结构、精子形态及其周期发育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沙塘鳢雄鱼的精巢由生精部和贮精囊两部分构成。生精部在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这种不同步性决定了其精子的渐续成熟,渐续排出模式,也与该种雌鱼的分批产卵习性相互适应。贮精囊的结构与它的暂存精子功能相适应,其生发与退化与季节变化紧密联系,且这种季节性变化既与生精部周期性的变化相关,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沙塘鳢精子发生与形成有两个主要特点:(1)成熟精子头部不具顶体,但细胞核中存在数量较多的核泡。(2)尾部纵切面的两侧形成波动膜的结构,并具较发达的侧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