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发展要占用土地,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这导致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农地资源流失。城市空间扩展及与之相伴随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调整的总趋势,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制约下,受“位置级差地租”法则约束而向高度集约、高利用效率、优化配置的方向迈进。这既符合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需付出一定代价。
成都市作为西部主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空问的持续扩展必然不可避免地要占用相当数量的优质农地资源。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城市空间发展的多种实践经验之后,结合本地实际分析了成都市城市扩展和城郊农地流转的现象、造成城市空间扩展的多种驱动力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与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并预测了在当前土地利用模式下2010年成都市的建成区面积,与土地利用规划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成区面积的关系,最终提出了处理城市空间扩展和城郊农地保护的对策措施。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课题的提出背景、研究目的、技术路线、相关理论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探讨了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的多种经验,着重分析了国外引导城市空间扩展的措施和教训。
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展的现状和城郊农地流转的现状。指出近年来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速度加快,由此产生的耕地资源的流失与建成区面积扩展在时间、空间以及数量上相伴而生。
第四部分,对造成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因素作出了定性研究。城市空间的扩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城市规划的实施以及旧城区的改造等因素,都会促使城市空间向四周扩展,同时造成农用地的流失。
第五部分,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可定量分析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选取了7个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将关联度高的因子与建成区面积建立相关性模型,预测了成都市2010年的建成区面积的理论值,并与《成都市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成区面积规划值作了比较。
第六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对合理处理城市空间扩展和城郊农地保护的关系,实现城郊土地持续利用、经济健康发展的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