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Th17细胞是一种不同于Th1和Th2的新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它在变应性鼻炎(AR,Allergic Rhinitis)以及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罗氟司特作为一种新型的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PDE)-4抑制剂,2010年被欧盟批准上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s,COPD)的治疗。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药物研究均表明,罗氟司特对哮喘尤其是中重度哮喘有着很好的疗效,而哮喘与变应性鼻炎“一个气道,一种疾病”的观点现已逐渐被认可。本实验通过研究变应性鼻炎小鼠相比正常小鼠以及罗氟司特治疗后的小鼠在行为、病理尤其是Th17相关细胞免疫方面的变化,探讨Th17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起的作用以及罗氟司特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36只balb/c雌性小鼠(体重在17~20g之间),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CG)、模型组(model group,MG)、治疗组(therapy group,TG),每组12只。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联合氢氧化铝每日激发的经典致敏法,使其成为变应性鼻炎小鼠。造模成功后两组小鼠仍每日OVA滴鼻,治疗组每次滴鼻前30min罗氟司特溶液灌胃治疗,模型组仅以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激发阶段以及灌胃治疗阶段均以生理盐水代替。最后一次滴鼻后处死各组小鼠,完整取下整个鼻腔,每组随机选取2只至于中性甲醛中固定,10%EDTA脱钙石蜡包埋切片,后续行HE染色观察鼻黏膜病理变化,行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阳性细胞,剩下小鼠取鼻中隔粘膜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方法(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在RNA水平检测孤独核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ROR)γt、IL-17以及IL-22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蛋白水平检测RORγ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均在致敏后出现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挠鼻、喷嚏以及流涕,按赵秀杰评分标准两组小鼠造模成功。治疗组经过罗氟司特灌胃治疗后,喷嚏与挠鼻次数减少。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发现,相比对照组模型组鼻黏膜上皮下较多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组织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增生以及基底膜增厚,而治疗组相比模型组病理改变较轻但仍比对照组严重。模型组小鼠鼻黏膜中IL-17、IL-22以及RORγt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治疗组在罗氟司特灌胃治疗后,其Th17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相比模型组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模型组与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IL-17阳性表达,且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Th17细胞分化转录因子RORγt以及主要细胞因子IL-17、IL-22水平均明显升高,说明Th17细胞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发现罗氟司特能抑制RORγt的表达,阻止Th17分化,减少IL-17及IL-22的表达,从而起到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