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下第四纪红壤酸化特征及趋势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丘陵区是我国主要油粮产区;水热资源丰富;其主要土壤类型是红壤;但近些年来;红壤酸化日益加剧;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本研究依托江西省鹰潭市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研究其周边不同植被类型下的红壤酸化演变特征并进行酸化趋势预测;探索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酸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1985年相比;2016年土壤pH分布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显著减小; 1985—2016年 31年间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显著酸化;土壤 pH 下降 0.32 个单位;平均每年下降 0.01 个单位。31 年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质显著升高;由1985年有机质含量11.4 g·kg-1上升到19.69g·kg-1;平均按每年0.27g·kg-1的速度升高;说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逐年积累。  (2)第四纪红壤在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0-40cm的pH显著低于60-100cm的;说明不同植被对底层红壤酸度影响不显著;主要作用于 0-40cm 土层。在 5种植被类型中;除旱地作物花生外;其他植被土壤pH随土层(0-100 cm)深度增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水稻土壤 pH 普遍高于其他植被下的土壤 pH;并且剖面pH在4.2~6.6之间;整体属于酸性土壤。  (3)不同植被类型下的表层红壤酸化速率具有明显差异;表层红壤的酸化速率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杨梅园( 0.77kmolH+· hm2 · a-1 )>水稻( 0.64 kmolH+· hm2 · a-1 )>栎树林( 0.47kmolH+· hm2 · a-1 )>马尾松混交林(0.38kmolH+·hm2·a-1)>花生(-0.05kmolH+·hm2·a-1)不同植被类型下预测得到的红壤酸化时间具有明显差异。在林地植被中;杨梅园酸化速率最快;杨梅园土壤pH在10年内就能够下降到 4;pH 下降到 3.5 需20年左右的时间才可能发生;在农耕地作物中水稻土壤pH在30年内就能够下降到 4;pH 下降到 3.5需45年左右的时间可能发生;而花生目前是不酸化;维持土壤酸碱平衡。
其他文献
土壤盐渍化是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本文以岳普湖县不同开垦年限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置换时间和统计学相关的方法,探索原始荒地和开垦农田土壤特性变
英国牛津大学28日发布新闻公报宣称,该校Jenner研究所将在近期开始埃博拉病毒疫苗临床试验,如进展顺利,今年底将完成该种疫苗的安全有效性评估。
抗生素作为抑菌剂被广泛应用于畜禽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环境污染。由于污水灌溉、污泥农用以及多种有机肥的大量施用,农田土壤面临着抗生素、多环芳烃、重金属等多种污
准确获取农田局域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变化影响因子是准确估算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基础,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机制,对进一步探讨我国农业固碳的潜力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环境省29日宣布,将大力普及利用自来水厂引水管的小水力发电,并在2015年调查新型发电机的可行性。
本研究以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天然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布特征以及线虫群落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土壤线虫对环境因子
新中国60年,万象生辉,沧桑巨变,举国欢腾,普天同庆.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此时此刻,冷静思考,品成败,辨得失,给教育以实事求是的评价,恐怕是教育工作者的最好庆祝.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的压力持续加大,保证粮食产量愈显重要。自1950年化肥引入以来,我国有机肥施用量日渐减少,化肥使用率持续增长。而随化肥投入的增加,化肥流失日趋严重。化肥的过
健康的士壤是培育和保护健康森林的基础,研究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健康状况对森林健康维护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木兰围场人工林中的油松纯林、落叶松与白桦混交
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因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所导致的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农田土壤固碳可抵消部分CO2排放,因此,农田土壤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机制、潜力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