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肠杆菌羟基化复合体HpaBC合成B-环二羟基类黄酮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理和健康功能。研究表明类黄酮化合物B环羟基化数目与其药理作用呈正相关。因此,本实验利用羟化酶复合物HpaBC优化了 B环邻位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条件。本文构建了多种HpaBC表达载体,根据其活性差异筛选出P2和P2&3开展了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培养条件为:底物(naringenin,N)浓度80 mg/L,菌株诱导温度28℃,最适培养基M9,底物延迟添加时间6 h。在最优的培养条件下,P2&3菌株最高可生产46.84±2.85 mg/L的圣草酚(eriodictyol,E)。本论文同时开展了HpaBC催化底物多样性的研究。在最优的培养条件下,P2&3菌株可将阿福豆素(Afzelechin,Af)和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催化生成 29.81±2.66 mg/L 的儿茶素(catechin,C)和 28.91±1.77 mg/L 的咖啡酸(caffeic acid,CA)。另外,本文证实了 HpaBC 对二氢山奈酚(dihydrokaempferol,DHK)和山奈酚(kaempferol,K)的体内催化活性。本研究为在细菌表达系统中有效合成儿茶素、黄酮醇等B环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大肠杆菌羟化酶HpaB和HpaC基因的克隆本文利用高保真PCR技术,克隆了大肠杆菌HpaB和HpaC基因。其中,HpaB基因长度为1563 bp,编码521的氨基酸;HpaC基因长度为513 bp,编码171个氨基酸。将HpaB和HpaC基因分别构建到pETDuet和pRSFDuet表达载体上,得到不同组合的质粒并转化E.coli BL21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HpaB和HpaC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HpaB基因重组蛋白分子量为58.6 KDa,HpaC基因重组蛋白分子量为18.6 KDa。2.羟化酶复合体HpaBC系列表达载体的构建本文构建了 4 组重组质粒,分别为(P1)pRSFDuet-B-C,(P2)pRSFDuet-C-B,(P3)pETDuet-B-C,(P4)pETDuet-C-B,以及 2 组共表达质粒(P1&4)pRSFDuet-B-C 和 pETDuet-C-B,(P2&3)pRSFDuet-C-B 和 pETDuet-B-C。经 HPLC 结果分析表明,通过饲喂200 mg/L柚皮素N(B环一羟基黄烷酮)实现了圣草酚E(B环二羟基类黄酮)的生产。通过HPLC对圣草酚产量定量分析,筛选出催化活性较高的菌株P2和P2&3,为下一步条件优化的候选菌株。3.B-环二羟基类黄酮合成发酵条件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B环二羟基类黄酮的产量,我们优化了诱导温度(20℃,28℃,37℃),诱导时间(4 h,6 h,8 h),初始底物浓度(分别为40 mg/L,60 mg/L,80 mg/L,100 mg/L,120 mg/L)以及培养基(TB 培养基,LB 培养基,M9 培养基)。通过条件优化得出P2&3菌株饲喂80 mg/L柚皮素时,在M9培养基中28℃诱导6个小时后,圣草酚的产量达到最高,可达46.84±2.85 mg/L,其对底物转化率为58%。4大肠杆菌羟基化复合体HpaBC底物多样性的检测利用优化发酵条件,我们分别检测了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柚皮素(naringenin,N),阿福豆素(Afzelechin,Af),二氢山奈素(dihydrokaempferol,DHK),山奈素(kaempferol,K),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PEL)的催化活性。HPLC和HPLC-MS检测结果显示,羟基化复合体HpaBC具有p-CA催化生成咖啡酸(caffeic acid,CA)、Af催化生成儿茶素(catechin,C)、DHK催化生成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DHQ)以及K催化生成槲皮素(quercetin,Q)的催化活性,然而未检测到花青素的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多酚物质在日常饮食中被广泛摄入,且具有强效的抗氧化能力。硒是人体必需的且具有抗癌特性的微量元素之一。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表明硒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癌症的发生,但SELECT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诸多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被提出,但目前仍无定论。为进一步探究硒抑癌失败的潜在原因,本文基于体外化学、细胞及动物三个层面,对亚硒酸钠和EGCG等多酚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在体
雄性哺乳动物初情期启动后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是重要的生理过程,对研究生殖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DNA甲基化是生物体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动物生理。本研究选取初情期前后(75日龄和110日龄)的圩猪睾丸为材料,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睾丸发育的组织细胞形态,利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whole-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g,WGBS)和 RNA-seq
本文通过对丝瓜络纤维进行化学处理,对其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进一步研究软化处理及干燥方式对柱状丝瓜络的物理力学性能及表观形貌等进行研究,为制备柱状丝瓜络床垫填充材料提供相应的科学理论依据。软化处理后,丝瓜络中木质素及各胶质成分部分去除,表现为纤维束表面出现明显的沟槽及空洞,从而使其整体抗压强度、峰值应力等降低。20%CH3COOH-10%NaOH软化处理后丝瓜络密度有所提高,冻干处理后丝瓜络密度较自
石斛酚是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中重要药用成分之一。有关铁皮石斛中石斛酚的优化提取、积累规律、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GC-MS和HPLC-DAD技术对铁皮石斛中石斛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和响应面法优化设计建立铁皮石斛石斛酚的测定方法,并对铁皮石斛及石斛枫斗的石斛酚含量进行检测。此外,研究铁皮
棕色棉与白色棉相比,存在纤维色泽不稳定,易分解,色素沉积不规律等不足。因此,了解棕色素化学本质及合成途径,是棕色棉研究的重要基础,以期为深入探讨棕色棉色素的合成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实验以棕色棉不同时期的棉铃为研究对象(白色棉为对照),分析棕色棉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其色素前体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陆地棉PKS进行全基因组鉴定筛选,旨在为明确色素合成途径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淡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的国家,安徽省更是在我国淡水渔业养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鮰鱼、克氏螯虾、大闸蟹等均是安徽省的主要出口淡水产品。但是近几年,由于在淡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不规范或过量使用农兽药,部分药物通过食物链传递以及自然循环作用而富集于淡水产品体内,严重影响淡水产品质量安全,为保证我国淡水产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区分布多。随着对小麦高产的要求不断提升,小麦寒害问题被重视起来。前人针对小麦抗寒性的研究多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即使在实验室的研究也只是从生理理化等方面间接的进行的。本论文在实验室摸索人工处理小麦的合适的低温条件,成功进行实验室小麦抗寒性的鉴定,免去不定因素太多的田间记录实验。同时尝试实验室模拟倒春寒实验,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利用与寒害相关的基因序列,尝试开发TRAP标记
近年来,含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废水量正逐年增加,这些有的是处理不完全,或者没有处理直接排放,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同步聚磷脱氮技术是一种新的水污染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目前对同步聚磷脱氮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生物治理的热点。同步聚磷脱氮技术使得除磷与脱氮能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相比传统生物聚磷脱氮具有诸多优势,减少污水治理成本,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国内外对聚磷脱氮菌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实际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适宜,尤其是云南等地区适合茶树生长,因此我国茶树品种资源繁多。反转录转座子是最古老的转座元件之一,在基因组的结构,进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具有高拷贝,高异质性等特点,与植物的抗逆性息息相关,所以成为研究植物基因组时不可或缺的研究部分。反转录转座子中一
废报纸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废弃物,其富含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矿物质元素,是一种潜在的生物炭原材料。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发严重,而生物炭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水体重金属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废报纸为原料,在N2氛围保护下制备了400℃、500℃、600℃三种不同热解温度的废报纸基生物炭吸附材料,分别标记为WBC-400、WBC-500、WBC-600。通过调节溶液初始pH、Cu2+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