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日渐增大,在经济发展过程凸显了很多阻碍和风险,但发展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新旧动能转换则为遏制经济下行,释放风险和矛盾提供了动力,因此从全国到地方都对新旧动能转换达成了共识。从山东省的实际出发,虽然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很多指标位于全国前列,但山东省的传统行业占比较大且处于一个尴尬的战略洼地,因此山东更应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实现经济进一步的增长。如何抓住此机遇实现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基于二元经济理论框架,利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因素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本文借鉴了Temple and Wobmann的二元经济理论框架,引入了传统和现代两个生产部门,进行扩展和解释,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利用空间集聚图和莫兰指数,对山东省17个市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探索,并在Anselin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并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交叉项,验证产业结构调整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后,控制经济发展阶段,将17个市按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标准进行分类,进一步的深化了结论。最后,通过稳健性检验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都能促进山东的经济增长,但全要素生产率对山东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而产业结构调整的红利虽仍然存在,但并不明显,且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进,山东的经济也可能有减速的趋势。此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仍然存在,这意味着需要继续加大社会投资。在控制经济发展阶段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阶段,全要素生产率都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但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地区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更显著,对工业化阶段地区的发展效应不够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