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既承担着重要的学科任务,又承担着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及教化的功能,一直以来都格外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广大语文教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语文学科自独立设科一百多年来,却屡遭诟病,并多次出现语文教学的社会大讨论,讨论焦点主要集中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效益的提高上。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方法和手段,改变目前“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力求寻找一种简单易行、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供广大一线教师借鉴和参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和最优化,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水平,为其终身学习服务。自主学习由于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切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益,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当今世界一种被广泛关注的学习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我国目前正进行得轰轰烈烈的二期课改也以“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创新”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这是教育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本研究从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心理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自主学习的原则和策略以及初中学生在语文自主学习方面所具备的身体和心理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并从已有的有效教学模式中汲取营养,探寻适合初中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即自定目标——自学教材——教师点拨——自我调节——自我总结,并结合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自主学习原则和策略的语文教学设计的实例,论述了自主学习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有效性,证实自主学习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该研究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学习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远远超越了实践研究,多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教师实践的手脚,应试和教学评价使教师不敢轻易进行尝试。因此,我们呼唤一个宽松而积极的社会氛围,以期关于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