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张正面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面部的三维重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和困难问题之一。在人们生活的许多领域,三维(3D)人脸重构都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大型3D网络游戏和三维影视动画制作都依赖于高精度的三维人脸建模;三维人脸重建与识别正在成为视频监控和安防领域的新研究方向;此外虚拟现实(VR)与医疗技术等相关领域也需要三维人脸重建技术。因此,三维人脸重建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与现实意义。  传统的3D人脸重建方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尝试和不断突破的过程,为了寻求更高的效率和更逼真的重建效果,一种极具潜力的名为三维形变模型的方法被科学家们提出。但是该方法存在建模时间长、人耳侧面部分恢复效果不佳等缺点,暂未被广泛的运用于实际场景中。本文在以上技术背景之下,研究了结合正面输入图像和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重建,并针对人耳恢复不理想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同时也讨论了三维人脸重构在多视角二维图像生成以及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本论文首先对传统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和形变模型方法的研究近况和对应技术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外大型三维人脸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其次,针对传统形变模型方法中存在处理数据量大、稠密对齐方法复杂的问题,本文采用稀疏特征点自动提取和薄板样条函数形变的方法完成人脸的三维重构,并提出了基于图像融合技术的人耳恢复方法,改善了单张图像三维重建问题中人脸侧面恢复不理想的问题,提升了重构图像的真实感。最后,在分析实验结果的重构真实感与重建效率后,还对三维人脸重建模型在多视角二维视图生成和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经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所重构出来的人脸具有较好的真实感,且人耳部分的重建结果较好。同时重建速度较快,在MATLAB环境下平均重构时间约3.5s,重建结果得到的多视角视图将平均人脸识别率提高了6%。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4年11月启动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项目。作为3G技术与4G
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容量和带宽提出了巨大需求,100Gb/s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业务需求。传统的固定栅格(Fixed-Grid)的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
学位
随着近年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在嵌入式系统下的无线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以其小巧、方便、低能耗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蓝
高空平台网络系统将停留在距地面几十公里的空中的飞行器作为网络通信站,是一种将地面通信网络与卫星通信网络相结合的新型网络系统,理论上可以实现对用户的高移动性、高灵活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基于置信度传播(BP)迭代译码算法时具有良好的误码性能,在码长较长时甚至超过Turbo码,成为性能最接近香农极限的好码。但是由于BP译码算法本身的次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VoIP技术油然而生。VoIP又称IP电话或IP网络电话,是Voice Over IP的缩写,这种技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数字化,压缩处理成压缩帧,然后转换
近几年来,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技术以其易接入,易扩展,传输速率高等优势受到了大力推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公共WLAN热点也在广泛的部
随着光网络的发展、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和高性能光网络设备的出现,智能光传送网成为下一代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异构网络的大范围融合,光传送网朝着多层多域的方向演进。
VoIP的蓬勃发展使得语音网关技术日益成熟,而基于SIP协议的网关则成为业界的主流选择。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部署传统PSTN网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时,企业通信网络IP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