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硫比下产酸-硫酸盐还原反应器的运行调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iu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硫比是影响硫酸盐还原工艺运行效果的关键因子,研究不同碳硫比条件下工艺的运行调控对于提高工艺对硫酸盐废水的处理能力尤为重要。通过连续运行产酸-硫酸盐还原反应器,配合间歇实验,考察了不同碳硫比条件下硫酸盐还原工艺的控制参数,工况条件和微生物相的群落动态。着重研究了碱度对工艺运行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反应器的最佳pH值范围在6.5~7.5之间,当反应器在碳硫比为3.0~5.0条件下运行时,要达到80%的硫酸盐去除率,须将pH值控制在6.5~7.0,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低于6.25kg/m3·d,ORP范围在-365mV~-380mV之间,保证反应器的酸化率达到39%以上;当反应器在碳硫比为1.0~2.0条件下运行时,要达到60%以上的硫酸盐去除率并保持反应器稳定运行,须将pH值控制在7.0~7.5。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低于6.25kg/m3·d,ORP范围在-380mV~-420mV之间,保证反应器的酸化率高于10%。 通过调控碱度发现,碱度变化可以影响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的活性;碱度调控存在临界值点(δALK),不同碳硫比条件下的反应器对应着不同的碱度临界值。碱度高于临界值,反应器运行稳定,碱度低于临界值,反应器的状态在10~15d内趋向崩溃,并对碱度临界值做了初步探讨。碱度对产酸硫酸盐还原反应器的影响可以分为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两个方面,碱度产期低于临界值后导致系统的恶性循环;碱度在短期内剧烈改变会影响系统的pH值和H2S的含量,进而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为了指导工艺调控,采用SSCP和FISH技术监测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碳硫比从5.0降低为4.0,产酸菌(AB)和硫酸盐(SRB)还原菌总量首先下降,随后逐渐回升。将碱度从4000mg/L降低到1200mg/L,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生态演替。根据硫酸盐去除率和群落动态变化,认为硫酸盐去除率随着碳硫比和碱度的改变而出现从波动到稳定的变化过程,其本质是微生物种群调整生态幅并建立新的生态位的过程。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促使各国政府及科研机构致力于环境污染物的宏观环境行为研究,应用数学模型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污染物在环境系统中的分布与归宿具有传统实验方
乳酸酯是一类具有优良生物降解性能的乳酸衍生物,在食品、医药、涂料、电子等部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乳酸酯合成工艺中以乳酸为原料,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存在设备腐蚀严重、
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给水处理厂的投药系统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数学模型法来实现水厂投药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成功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水厂的投药系统运
根据日本学者Okubo曾提出的“粒子设计”的思想,构思在微米粉体颗粒表面进行纳米化包覆,可望解决微米粉体相容性差,纳米颗粒易于团聚、分散性差的问题,且使新材料具有两种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