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的历史演变历程,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呈现以美元为首的“单边主义”与其他国家主张的“双边主义”和“多边主义”博弈的局面。牙买加体系,或者说“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依然是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种货币体系是导致经济失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要求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可行的方案就是通过构建多元本位货币体系,以适应当前多元化发展的局势。多元本位货币体系的改革要求新兴经济体启动和推广其主权货币的国际使用,以抗衡美元的国际地位,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失衡起调试作用:推动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国际化同时可以降低在金融危机中这些经济体被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利用估值效应被转嫁危机的风险。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正式启动,迄今为止已开展8年有余。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人民币是目前跨境交易结算第七大国际支付货币;2016年10月,人民币宣布加入SDR篮子,纳入IMF官方外汇储备币种,在官方储备职能上取重大突破。然而,人民币在作为外汇储备和国际债券市场中的国际化程度还差强人意;同时,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地位自2016年6月起呈现下滑趋势,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于周边区域以及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币的国际交易职能的发展进入瓶颈期。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趋势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货币的国际发展路径是否有一般性?成为国际货币要求货币发行国具备哪些条件?人民币要成为什么样的国际货币?通过总结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当前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支付货币的国际化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只有在支付货币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前提下,才能推动货币的其他国际职能。货币的支付职能实际上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使用,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的货币模型,选择货币作为国际交易媒介的国际货币搜寻模型作为理论依椐,通过对模型进行推导和加入新的研究变量,总结支付货币国际化的五大影响机制:经济和贸易规模、时间成本、规模经济、强势货币以及货币惯性。本文建立计模型,对模型的假设进行实证回归检验,分析实证结果,得出结论。本文内容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概括性阐述,提出问题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解释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第二章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货币国际化相关的文献进行概述和综述,结合经济现实,为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提供经验和参考。第三章首先简单介绍现有的主流货币模型,根据本文研究的问题以及模型的相关性进行判断选择;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国际支付货币的产生机制,因此选择模型中货币为内生给定的模型——货币搜寻模型;本文对模型进行基本构建,加入新的解释变量,对均衡状态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支付货币影响因子的五大影响机制。第四章根据模型推导出的结论和假说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回归验证和拓展,根据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五章得出结论,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行小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