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女性观及其小说创作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li2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其中体现出的女性观,也与90年代中国文学呈现出同样的多元发展趋势。本文从女作家女性观这一角度切入90年代女性小说,概述不同类型女性观各自的基本特点及其文学表现,重点就其中较有代表性而以往研究相对涉及较少、缺乏系统性探讨的“圣女”型、“巫女”型和“智女”型女性观进行分析,通过代表性文本的解读探讨其背后所隐含的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和性别文化内涵,以期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加深对当代女性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以不同类型女性观及其指导下的创作为依据划分章节。各章具体展开的思路是:概述该类型女性观与文本创作的基本特征;对代表性文本进行分析;就其性别文化内涵加以探讨。文章基本框架如下: 引言综述学界90年代女性创作研究成果,说明本论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第一章考察“圣女”型女性观及其代表性文本。文中首先梳理相关文本概括其特征,认为此类创作将崇高的道德标准作为理想女性的精神核心,并往往在文本中从“贞洁”和“母性”两方面加以突出体现。继之通过《无梦谷》等几部出自女作家之手的文本的解读,具体分析这一创作现象,进而指出此类女性观的性别文化内涵实际是种源自男权话语的想象。 第二章讨论“巫女”型女性观及其影响下的创作。指出“巫女”型女性观注重叩问女性生命的真实存在,通过自觉疏离男权世界和“个人化叙事”张扬女性生命主体。结合对《一个人的战争》的文本分析,具体揭示此类女性观影响下女性试图逃离又不断回归男权文化所形成的悖论。与此同时,肯定女性“个人化”叙事与身体书写在创作中的价值,分析它们在男权文化传统中所必然遭遇的困境。 第三章关注“智女”型女性观。文中结合创作实际概括了女性之“智”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一是用父权制语言解构父权制语言;二是透视父权制意识形态在民族深层心理机制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三是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体察置于对人类整体生存状态的观照中;四是从女作家对历史寓言的独特书写中发掘历史上被隐没的女性声音。进而借对王安忆《纪实与虚构》和铁凝《午后悬崖》等代表性文本的解读进行具体阐释,并就“超性别意识”与两性和谐的性别文化理想加以探析。 结语总结90年代多种类型女性观形成的多元互动局面,探讨其之所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指出不同倾向的性别观念影响下所产生的形态各异的文本创作,均具有特定的文学文化意义。
其他文献
这几天小张发现自己的脸色苍白,还有头晕现象,他认为是贫血导致的,于是自行服了几天补血药,但是症状丝毫没有好转,颜面还浮肿起来,小张只好到医院诊治。经检查小张有贫血、高血压,医生告诉他这种高血压在民间叫做“白色高血压”,是由于急性肾炎导致的,这让小张大惑不解。    何为“白色高血压”  “白色高血压”是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因贫血导致的面色苍白,简言之,高血压+贫血=“白色高血压”。这让很多人不解,因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语言理论和词典学理论的总结和探讨,为《汉土词典》的编写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达到读者最满意的效果,语言理论和实际材料的密切结合是编写《汉土词典》最根本
在汪曾祺所有的小说中,高邮系列是地域风情最浓烈、文化意味最深厚、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分,也是当代地域文化小说中瑰丽夺目的一颗明珠。 汪曾祺站在现代与当代这个历史
对王国维的研究,近二十年来渐成显学,各种体系、方法、角度多元争鸣.笔者试图将王国维还原至上世纪初叶文学变革、美学起步的历史语境中,全面观照其美学与文学批评思想,从梳
本文介绍了怪诞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创作原则是“降格”,通过对严肃性、崇高性的东西进行贬低化、世俗化和肉体化,对它们进行脱冕和更新,怪诞肉体是开放性的,与外部世界进行着交流;怪
四分之一练习瑜伽者受过伤  瑜伽(梵文YOGA音译)原本是古印度僧人的一种修行方法,随着瑜伽的风靡,这股有着“时尚运动”之称的锻炼方法,近几年也迅速成为都市年轻女性所推崇的至爱。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瑜伽的练习时,问题自然而然也随之而来了,其中就有瑜伽对我们身体的损害。  据国外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所有的运动伤害中,瑜伽位居第二,仅次于海钓。我想很多瑜伽练习者一定会大吃一惊,怎么会呢?不过,这确实是事
本文研究了永明文化与永明文学活动,主要论述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萧齐建国初的八九年时间,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措施;由于统治者的倡导和其他一些因素,齐代社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