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制化的进程与反思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75316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在实行初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控规的地位与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强有力的挑战。随着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提出及WTO对法治的要求,各界人士为了强化控规的权威性,尝试着通过法律强制力来保障控规的编制与实施。因此,控规走法制化道路成为了趋势。深圳的“法定图则”作为这种思想下的产物,迈出了第一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9月颁布的《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方性法规而出台。 其方向是正确的。然而,现实的矛盾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文件与法律文件有本质的不同,法的确立需要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与程序予以保障,包括编制程序、配套法规、实施机制、决策机制和监督与反馈机制等;二是现阶段的控规自身尚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控制指标缺乏科学与公正的依据,直接导致控规经常要面临着修改。而现阶段的控规法制化基本上是行政部门不假思索地将控规通过权力机关的审批予以立法,仅强调法律的工具性的一面,走权力化路线,这是否可行?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法治的理想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和技术层面,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技术保障,任何伟大的理想都不可能实现。 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在对城市规划中的法定规划作出认识的基础上对控规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做出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我国依法行政、城市规划法制化及控规法制化的进程作出梳理和剖析,并对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清晰的定位。第三部分是国内外相关层次法定规划法制化过程的剖析与借鉴,主要是从经济、土地使用制度、编制与审批程序、实施方法等方面入手,重点在于“程序”的借鉴,而非“实体”。第四部分,首先对我国现行规划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从更高层面来认识控规,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背景下控规法制化的编制程序、内容的改善、实施与监督方式的改进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保证法制文件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其他文献
旧建筑改造利用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城市面貌的建设,学科文化来说总的有三层最深刻的意义。第一,在“资源化”的角度去评价,旧建筑改造利用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合理配置社会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一步发展,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老龄化的急速发展已经超过社会所能承载的负荷,家庭养老压力大,社区养老机制不健全,社会养老资源少、价格高,急
城市规划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发展地区,应该运用不同的规划手段进行控制和管理。现行的规划体系对象单一而缺乏弹性,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快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国际贸易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酒店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的酒店建筑发展历史较早,已经形成了较显著的设计成果。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外新技术、
生活于现代物质文明中的人们,渴望舒缓由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紧张与压抑。于是亲近自然、寄情山水就成了人们逃离喧嚣的手段。由于交通和时间的限制,位于城市中的城市山地公园就成
现代景观生态学认为组成景观的结构单位不外乎3种: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底(Matrix)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位。廊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