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绿洲城镇化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洲城镇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核心,是干旱区内部人类活动最为集聚,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目前对于绿洲城镇化的起源、过程与机制等研究还相对偏少且比较零散,多数研究停留在现象描述与经验总结,缺乏理论上的系统论述。另外,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渐进转型与新型城镇化理念提出,绿洲城镇化的建设急需正确的理论指导与路径探索。复杂系统理论凭借其综合性、跨学科性与方法论的普适性,为研究绿洲城镇化这一复杂过程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基于此,本文在研究绿洲城镇的生成、演化、相变等过程中引入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首先界定了城镇化系统的内涵并建立其概念模型,分析了绿洲城镇化系统的开放性、自组织性、涨落、反馈性、非线性、不稳定性、支配性等演化特征。通过引入涌现、协同、“球-盆体模型”等概念和模型,创新性地从涌现生成、协同维生、临界相变三个维度构建了绿洲城镇化复杂性的解释框架,并据此对诺瑟姆曲线进行了重新解读。在理论框架构建的基础上,根据协同学和耗散结构理论,综合运用自组织演化的序参量判据和熵判据,建立了绿洲城镇化子系统演化的协同度μi和系统整体演化的有序度Rs,从而构建了绿洲城镇化系统自组织演化的一般识别模型。通过分析绿洲城镇化系统内部各种序变量间的反馈循环,建立偏微分方程,确定模型参数,构建了绿洲城镇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定了常规发展、人口政策调整、产业政策调整、水资源的总量调配等4种模式进行模拟预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10年威武绿洲的城镇化,除经济和水资源子系统呈平稳增长外,其他几个子系统均有不同形态的较大波动;②近年来武威绿洲城镇化系统虽逐年趋向更加有序稳定,但系统并未达到自组织临界状态,系统整体发展提升的空间较大;③按照城镇化常规发展型到21世纪中叶,凉州区城镇化率将达到70%,且2030年之前,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④人口政策和第二、三产业增长率的变化对城镇化速度都有较大影响,水资源紧张型发展情景下,城镇化速度明显放缓;⑤绿洲城镇化的发展应建立自组织发展观和系统整体观,重视系统内的反馈循环,坚持城镇化系统的多样性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基于电话网的水位远程监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以及基于C++Builder的系统通信软件,本系统成功地应用于苏北某市运河水位监测系统.
主要就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煤矿地质测量的作用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求更好地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媒介,以教育为手段,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及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系统工程。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
为了解决钢铁企业生产因缺乏整体生产调度计划造成的宏观调控和实时监控等方面次序混乱的问题,提出了分阶段、以关键生产阶段调度为核心、基于规则的分型生产调度模型,并对如何
体适能是有关运动新思想的一个指导性的新名词,它是由西方运动生理学界提出的。体适能包括运动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由于大陆地区接触到健康体适能相对较晚,所以近几年才开始
目的:观察改进型心理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焦虑和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骨折术后患者按不同的心理护理模式随机分为常规心理护理组(A组,n=50)和改进型心理护理(B组,n=5